Monday, June 07, 2010

思考就是一種性感

So then I took my turn, and it was all yellow.

《Yellow》- Coldplay


這張照片是某日漫步到愛丁堡北邊的海港時拍下的,日子不記得了,只記得離現在不遠也不近,當時的心情不記得了,只記得不好也不壞。

當時我穿著一件切達起司色的外套,走在路上非常非常顯眼,假如配戴條綠色圍巾,從對街看來,就像是塊發霉的起司走在路上。

不知道一路這樣念書下去,是否真的會念到發霉呢?

其實阿,不是我真的很喜歡念書,而是我喜歡掌控知識的感覺,聽起來很老梗,很假仙,但我真的能夠在獲取知識時,找到快樂。更快樂的是,自在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而不被其剝削和限制。「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換個方式說,不過就是,「搞懂了才不會被人耍」,大部分人在未知的事情前面,自然會表現得卑微,懂的人說話就大聲、充滿自信。沒有知識,就沒有力量,就會被人呼嚨,被呼嚨的結果通常不會太好。

當然這也不等於,有了知識之後,便可以很放心的去耍人。

近日讀到一些台灣的新聞,談論到流浪博士的問題,因為少子化,將來的大學教職工作會有越來越少的可能。其實我自己也算是一隻腳踏入媒體圈了,對於媒體找梗操作的專業,再清楚不過,因為一路關注下來,細心的人會發現,媒體其實是唯恐天下不亂,雖然這麼說誇張了點,但一篇報導只代表一個現象,有時候相關的新聞,差個幾天,暗示出的社會趨勢卻截然不同。說有人操作也好,說媒體不夠負責任也罷,最關鍵的絕對不是媒體怎麼寫,而是身為讀者的我們,如何去看才是。

一篇報導講的某個社會現象,也許是事實,但差別在於,這事實是全面的,還是片面的?也許只是特例,亦或是是冰山一角。該怎麼解讀,靠得不是「相信」就可以的了。那些無時無刻批評媒體亂象的人,其實自己也要負點責任,因為對媒體的完全信任,當後來發現事實並非完全如此時,期待的落空,當然會失望。但假如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又有知識做為後盾,媒體怎麼說,可以先聽看看,多從不同角度切入,媒體的「哄噪」和「亂」,是無法困擾你太多的。

也許你會說,無法相信媒體,那我們需要媒體幹嘛?

這問題很有道理,不過,問題也在於,我們賦予媒體之於社會的角色太重,賦予自己的太輕。記者們不過也跟上班族一樣,討口飯吃,監督社會、反應社會現象,不只是他們的責任,每個人,會讀書認字的人,都有責任。媒體肩負的角色,比較像是反應社會的窗口或鏡子,我們能在其中看見些什麼,看見之後,要走進去的人還是我們自己。台灣這個以自由民主為榮的社會,有時候在我看來,人民對社會的關心和參與感,遠不如我們口中所謂的集權中國。他們對社會議題有話就說,也許有些話不能說,但採取的態度積極,充滿熱情。台灣人對許多社會議題,表現出的忽視,甚至冷漠的態度,讓言論自由成為一塊被棄置不用的黑板。

我們很驕傲我們的黑板上什麼都能寫,可是仔細一看,上頭不是亂塗鴉就是一片空白,什麼都沒寫的黑板,跟什麼都不能寫的黑板,沒什麼差別。

常常也聽到很多不負責任的網路言論,針對某些議題表現出事不關己的態度。最常聽到的就是,「這又不關我的事」,大學生覺得政治不關自己的事,政治人物覺得美學文化不關自己的事,企業家覺得大學教育不關自己的事。假如看似與自己無關的事,就不需要關心的話,為何無論什麼人都這麼關心偶像明星的誹聞,哪位公眾人物又劈腿偷吃呢?

這些就真正關我們的事嗎?

所以在參與監督媒體以及與社會對話前,一句簡單的「媒體亂象、爛記者」,都只會讓個人意見更加看似不負責任而已!媒體理應是開啟與社會對話的橋樑,是點燃議題火種的那雙手,沒有公民討論的參與,就等同沒有助燃的力量,這火是該怎麼燒起來?當然,從學歷分布來看,台灣的知識份子近幾年爆增,連博士也像路邊的狗屎,不小心散步時就會踩到。照理說,我們應該很驕傲,高級人力的數量與人口比例勇冠世界,但真正懂得思考的人,怎麼感覺沒有多出很多呢?

媒體幾篇關於流浪博士的報導,或是碩士不值錢的報導,都深植於某種根深蒂固的僵化思考中,我們都太習慣只用某種角度看事情,那種角度往往都是別人定義好的。譬如博士就一定得在大學教書,博士只能作研究工作,這在國外可不是那麼單純,至少在英國,博士是給真正對某個領域有熱誠且想解決些問題的人去讀,畢業後可以針對該領域繼續鑽研,也就是在學校機構研究教書,或者,業界或社會上有開發此類專長或問題的需求,博士也能夠選擇就業或創業。重點在於經過博士的訓練,把一項非常專門的知識領域開發出來,幫助這個社會解決些問題,而非我們狹隘的限定,只能待在學術象牙塔內。會如此限制自己,背後的思考是有問題的,也許導因為果,或本末倒置。是為了博士學位而非研究本身,是為了教授的社會地位而非為社會使命。

況且,從來就沒有人保證讀完博士後一定有教職,學歷像許多頭銜一樣,是證明自己的門檻,而非個人作為或能力的擔保。即使哈佛博士畢業,沒做出什麼實質成就,終究只是個戴了會燙傷的頭銜罷了!

至於碩士值不值錢,絕對不是媒體或老闆說了算的。難道你讀完這篇報導,就決定不讀碩士了嗎?讀不讀的關鍵還是在於,個人想藉攻讀碩士的過程得到什麼,往後能貢獻出什麼。所以不要再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了,還是相信自己比較重要。值不值錢不在於是否是碩士,而在於自己。

一個人可以很值錢,關鍵理由絕對不會是學位,而是能被利用的價值有多少。

我記得大學時,某堂課談論到「專業是什麼」,鮮少主動發言的我吃錯藥,第一個舉手說出「專業就是被取代性很低」這樣繞口且讓老師點頭的答案,並非我從哪本商業雜誌看來的名人箴言,而是一股莫名其妙的衝動指使我脫口而出,也許是之前閱讀的累積,也許是知識在默默吸收後,總會以不經意的方式上門拜訪。

所以如何能夠讓自己被利用的價值提高,甚至不會被取代呢?

這個問題比全世界的博士論文題目都要難回答,因為個人狀況不同,根本沒有標準答案,取決於不同領域需要不同的投入與努力。不過有個關鍵字或許對解決這道問題有幫助,也就是法蘭西斯培根的老話一句:「知識就是力量」。讓人獨特的關鍵所在,不是學位,不是碩士博士,不是其他,而是知識。想不被取代,則是要讓自己擁有獨樹一格的思維,也就是屬於自己的見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詹宏志為中國時報寫過的文案:

思考就是一種性感,學習才是你永遠青春的秘密, 聰明人用知性保持致命的吸引力,知識使人更有魅力。

所以照片裡的我,在無人的港邊,站在一塊船錨栓上,看似搖搖欲墜的樣子,其實,我心裡是篤定的,透過測試自己的平衡感,試圖在強風中找到自處之道。Coldplay的《Yellow》,說得也許就是一種狀態,一個境界,而我會將之比喻為某種抽象的個人理想,在這裡,也就是我自始至終滿懷信念追求的,知識。

也許最後我會發現,擁有越多知識,和銀行存款沒有絕對正相關,最終也不會讓我看起來比沒高學歷的強尼戴普性感,但至少當媒體又想呼嚨我,或有人想耍我的時候,我還能像照片裡的我一樣,站得很穩。甚至,很放心的呼嚨回去,自此,我便擁有了一具無法被呼嚨的靈魂。

這大概就是知識之於我最性感的作用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