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26, 2010

倫敦傳統市場裡過耶誕節


我站在倫敦的一個叫做Borough Market的傳統市場中央。

今天的日期是2008年12月23日,距離耶誕節只剩下一天,也許是這個緣故,市場裡即使到了午後一點,仍舊擠滿川流不息的採買人潮,有點像台灣農曆新年迪化街的氛圍。差別在於這裡的年貨不是香菇、金針、人參,而是起司、德國香腸、甜點蛋糕。

市場的地板有點潮濕,空氣中塞滿小販的喊叫聲,夾雜著倫敦腔、印度腔、歐陸腔等辨識度十足的英文口音,在一個顯眼的小空地上,業餘的管樂隊吹奏著充滿節慶風格的音樂,大多是耳熟能詳的耶誕歌曲,通常在台灣的百貨公司,這類罐頭音樂反覆播放的頻率總讓我感到作噁,但現場演奏流放出的情感卻紮實的像親切大嬸的擁抱,在這個零度左右的天氣中,特別讓人感到溫暖。

我呼出一口氣,在空氣中迅速凝結成肉眼可見的霧氣。

眼尖的朋友發現,在角落有一間類似美而美早餐店的CAFE,這在英國實在罕見,於是我們毫不猶豫直搗黃龍似的入坐,各自點了杯咖啡與茶,一份名為Bubble實為刻意烤得微焦的馬鈴薯泥,以及一份烤羊肉片夾麵包。

確實有種來到美而美的感覺阿!

我和朋友很有默契的互相對看一眼,這種速食現做又便宜的早餐,大概只能在英國傳統市場的角落才能找到,而台灣,則是像近視人口的普及率一般,在各個大街小巷裡爭氣的存在著。無論美味與否,在傳統市場裡吃著現做早餐,都已經成為一個具有極端象徵意義的行為,有時候形式中衍生出的美好經驗會大於實際感官上所得到的。

我稱之為,心境上的滿足感。

旅行是最容易讓這樣的心情亮相的,因為你知道自己不屬於這個地方,沒有包袱、沒有預設立場、全然客觀但又主動的願意接受新奇事物,看見文化差異點,不會急著想消滅它,相反的,你為不同感到興奮,感到快樂。久而久之,旅行的過程變成一個看似微小但其實綿密的癮頭,將你身體帶離熟悉的環境、熟悉的慣有的行為模式,心情隨著身體進入另外一種陌生但亢奮的空間。

於是當我站在陌生國度的傳統市場中央,理應感到疏離或是焦慮,但我反而想起童年在台灣傳統市場裡的光景,姑姑的豬肉攤販陳列著顏色好看的豬肉,隔壁攤子一隻隻烤得金黃脆嫩的烤鴨,對面賣青菜的大嬸,用厚重的鄉音叫賣著,手裡握了一大把翠綠的青蔥,再往裡面走,一間隱匿在牆壁裡的中式早餐店,僅容一人之身的走道上,擺著一排靠牆的桌椅,好幾個榮民喝著鹹豆漿,啃著油條,那熱呼呼的蒸氣在他們的老花眼鏡上漾成了一層白霧。

雖然看不見他們的眼神,但我知道有一種平淡的幸福埋藏其中。

倫敦的傳統市場儘管是完全不同的樣貌,但自然而然流露出的氣味中有著相同的情感。我喝了一口熱咖啡,吃了一口名不符實的Bubble馬鈴薯泥,心中隨著管樂隊的Jingle Bell輕聲哼唱,耶誕節前夕,沒有百貨公司的巨大耶誕樹,沒有耶誕老人,沒有遍地白雪以及閃爍的耶誕燈飾,但我覺得這是我這輩子最耶誕的一次耶誕節。

朋友看著喝完熱咖啡,眼鏡上一片霧茫茫的我,忍不住笑了起來。此時,視線一團模糊的我,聽著他的笑聲,也不自覺得跟著笑了起來。

【此文寫於01.05.200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