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07, 2010

十月隨筆


十月對我來說,一直都是個特別的月份。不僅是我生日的緣故,十月也是秋天,以及寒氣初至之時,稍低的氣溫,讓人的精神更抖擻些。

今年十月,我過得特別充實。

因為偶然,拍了第一部短片,過完2字頭最後一個生日,確認家人是世上最重要的事物,重新學習感恩,體認金錢的可怕,立下事業發展的大致方向,第一次被雜誌專訪,頭一回感受跨國/界合作的樂趣,讀了很多書,看了很多很棒的電影,聊了很多天,聽了很多免費的現場古典音樂表演,排定陸續進行的幾項競賽計畫。

如果真要指明,異鄉生活的必需品,大概就是自信心與勇氣。必須義無反顧的,相信自己,如黃玠唱的:『我常常懷疑,我常常發脾氣,我常常告訴自己,就這麼做,一定沒問題。』誠實面對所有的快樂和不快樂,才能找到自己。現在的我,很接近那種狀態,不過未來仍得靠自己去爭取,旁人的耐心總會有限,得更努力才行。

前一個禮拜,得知短片競賽的入圍名額被減少為5個,【媽!我愛你】並未在其中,獲知當下有失落,也有理解,仔細探究也並不意外,技術上或內容上都可以更好,我心知肚明,比較入圍的短片,明瞭自己是差了那麼一點,不過並未氣餒。大家的熱情,足夠讓我開心許久了!意外的是,許多人告訴我,看完短片不自覺落下淚來,無論認識或不認識的朋友,都這麼說。某種程度上,觀眾的肯定,會比評審的更有意義。身為創作者,要的不多,能觸動人心,便是最大的肯定。如波士頓愛樂的指揮Benjamin Zander,對於成功的定義:

It's not about wealth and fame and power. It's about how many shining eyes I have around me.

許多許多人對短片的鼓勵與感動,讓我確實覺得,身邊此刻圍繞一雙雙閃亮的眼睛,這種喜悅,的確是金錢買不到的。

不過沒有入圍,頓時覺得對不住手邊的電影專欄,11月號起的cue.電影生活誌,接連兩個月會連載分享,我短片從無到有的歷程,假如入圍,能更有官方認證的意味,如今落空,實在辜負編輯青芃小姐的用心,今後只得更加努力。

同時間,一本英國針對外國留學生的刊物,The Great British Magazine,透過朋友Erica的引介找到我,說對我的部落格有興趣,會在明年春節左右刊登報導之類的,據說目標讀者為全英國40間大學的10000名中國留學生,以及10000名國際留學生。聽起來太不真實,但接受訪問倒是無傷大雅,便允諾了下來。上個周末,編輯Radhika Popat小姐撥了手機過來,簡單聊了半小時左右,她好聽的聲音,非常優雅的英格蘭腔,讓過程十分愉快。第一次被訪問,還是英國人,十分特別的經驗。

看著自己的創作,一點一滴產生共鳴,雖不大也不廣,已是個確認,說明自己有能力攪動人心,不過,通常自個兒得先被攪動一番,不見得好受,更多時候的掙扎,外人無從而知。

另外,和其他領域的創作者跨界合作後,會發現,自身才華有限,特別是導一部片,無論再短,仍需借助他人的才華,才能讓整體水準更好、更完整。一方面也是想對細節更重視些,僅憑一己之力,無法兼顧音樂、視覺設計和許多其他,於是,放手讓有才華的人一同參與合作,似乎能達到不同的高度。我需要訓練自己的是概念本身,與整體的大方向,甚至觀點,這些東西透過之前的寫作訓練,培養得還行,唯獨仍需持續的吸收知識,並不斷思考,創意呢,在累積後才會源源不絕。

我一直相信,想清楚後,做的就會快,也才會好。很多話講不好、很多事沒做好,大部分是因為沒想好。【音樂人生】裡的音樂神童黃家正,11歲時說的一番話,讓我徹底震驚,大致上的意思是,『我無時無刻都在想音樂的事。』也許如此長時間思緒的浸淫,才造就看似不費吹灰之力的天才。或許,我們都誤解天才不需要努力的說法了,他們的努力只是我們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

總之,我的十月過得又快又慢,發生了很多事,很多事倒也沒發生。最後用我輔大老學長,今天不幸病逝的創意人,孫大偉的一句話勉勵大家以及自己:『我敢去面對輸,所以我經常贏。』

希望自己贏的那天,不至於太過遙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