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19, 2018

當我們討論節制

不知是否年紀的緣故,越亦傾心帶著「節制」精神的文藝作品,電影是、文學也是。

好比我最近重讀瑞蒙卡佛《當我們討論愛情》,少年時讀,只覺莫名簡約,省略太多情節,甚至情感,難以被打動。若干年過去,在西雅圖時報讀到篇文章,村上春樹與瑞蒙卡佛1984年的會面,深深啟發了村上桑往後的文學之路。

當時卡佛已是名滿天下的大作家,深居簡出,村上當時想翻譯他的小說,特意從日本飛去美國最西北角,西雅圖的Port Angeles,專程拜訪。甚少見客的卡佛,對這日本譯者的熱忱感到好奇,也答應接見,兩個害羞的人,一見如故,兩個鐘頭的會面,相談甚歡,且許諾下回換卡佛去日本拜訪,為此,村上特別在家添購張大床,等卡佛夫婦造訪 。

貌似友誼萌芽,將為文壇增添更多傳奇軼事,遺憾的是,四年後瑞蒙卡佛就因肺癌撒手人間,村上再也見不到卡佛,當年之見,僅此一面。更讓村上遺憾的是,初見時,他未告訴卡佛自己也是小說家,已寫了六年,剛出第三本長篇《尋羊冒險記》,卡佛一直以為村上只是個熱忱的譯者。多年後他回憶,應該當面告訴卡佛自己也寫小說,並深受他影響,沒想到卡佛50歲就離去,不過幸好,卡佛身後留下了首小詩送給村上。

果然都是無比克制的有情人。

如今讀著瑞蒙卡佛的短篇小說,竟深深被那樣的節制精神打動。也許自身閱歷隨年歲增添,也不再僅以情節和故事為閱讀依歸,更在意角色的動機、內心世界。簡單說,作品說得越少,讀者得到的越多。近年深深打動我的文藝作品,都帶著如此精神:節制、克制、簡約、極簡,不約而同的深埋情感。

除了影響村上春樹的瑞蒙卡佛,也包括影響卡佛和村上的契訶夫。他的《關於愛情》,節制、優雅,文短氣長,讓我想到小津安二郎說過的,電影以餘味定輸贏。契訶夫創造了一種,看似從平靜事物表面著手,逐漸深入事物本質的寫作方法,又讓我想到侯孝賢導演說過的:「深度就在表面」。雖仍無法具體以文字形容我的體會,但當讀到、看到、聽到那樣的作品時,內心很肯定的會知道,這就是了!

談到契訶夫,也想談談深受其影響的電影導演,如我近期的最愛,土耳其的錫蘭,不久前才終於觀賞他2014年坎城金棕櫚獎的《冬日甦醒》。整部片角色間的對話辯證,簡直是把契訶夫的小說影像化,節奏不疾不徐,影像優雅、情感克制,不時帶著哲學意味。實在是相見恨晚!錫蘭早期作品的影像語言十分迷人,大多自己攝影,雖《冬日甦醒》已有完整團隊,視覺上也相對不那麼炫技,而多了沈穩,但他電影中自始至終仍保有一種疏離的氣息,如瑞蒙卡佛,更如契訶夫。

我想所謂的詩意就在於此。在那些不說與未說盡的話語之間、在那些冷眼旁觀與熱切凝視的眼神之間,在那些意念、神情與肢體彼此忠實卻又不連貫的張力之間,都可以找到一些遺留下的證據,也許是首詩、也許是篇小說、也許是首曲子,或一部電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