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19, 2009

出國讀書讀得是什麼?

最近和一些同樣在英國的台灣朋友聊天,發現在他們之中,有幾個不約而同的念頭。

其一,不想自己的留學生涯只是困在書堆中,即使閱讀量再大,也得盡量找些空檔,多認識朋友,多體驗異國生活。

其二,嚴重的憂心畢業後的出路選擇,即使之中的他們,英文能力不錯,對自己專業也是侃侃而談,不過依然被當前的媒體報導給嚇壞了。台灣不景氣、英國不景氣、美國也不景氣,頂著名校畢業光環,似乎只是個更沉重的負擔。


其實第二點因素,讓第一點成為了一種自相矛盾的狀態。

越是擔心,就越不敢放鬆自己,覺得要念越多書才夠本,否則即使學位拿到,腦子空空,心也虛。

至於我,當然我也擔心,但跟這些台灣朋友們相比,我似乎是神經最大條的一個。當他們鎮日關在小房間被書堆包圍,我不是去游泳,就是去健身房或打籃球,偶爾和語言交換去咖啡廳聊天,週末的晚上一定去各式的party或聚會,甚至連續兩個星期六晚上,都在廚房主辦主題派對。

同樣受邀派對的他們,看著周遭各色人種,以及陌生面孔的數量,無不以疑惑又驚嘆的口氣問我,你哪裡認識來的這些人阿?我通常都不知怎麼回答這樣不具體的問題。

但大致上的解釋是,多去參加各種聚會,多主動跟別人聊天打招呼,認識了一個,他的朋友自然很快也就認識了阿!假如把自己整天關在房間,大概只會跟自己的電腦越來越熱絡而已吧!

不過,我這樣看似多采多姿的生活,是風險最高的,之後不是最好就是最慘,以傳統的觀點來看,我不走最保險的留學之路,我不只是念書而已(甚至玩比念書時間多)。

但我深深記得當初在台灣認識的以色列朋友告訴我的一句話。

Time passes quickly, don't spend time at your room only.

他自己大概就是個血淋淋的例子,他在台灣的一年時間,除了去學校學中文,跟我語言交換之外,幾乎不出門,他非常非常努力看許多中文書,讀和寫進步非常多,說和聽也有顯著的進步,但和我說中文時仍有些沒自信。

他深惡痛悔自己沒有多體驗台灣生活,沒認識夠多朋友,離開台灣後,停留在他腦海裡的快樂記憶不多,大多是房間、學校、捷運的風景,以及許多許多的書名,如此而已。

來英國前,我謹記他給我的忠告,決定讓自己渾身開放,勇於跟各種人聊天交朋友,非必要不整天待在房間,更遠離在網路上看台灣綜藝節目的行為(許多台灣留學生關在房間,也不是一直讀書,而是透過YOUTUBE看康熙來了。)

我完全不想要這種無法與故鄉斷奶式的留學生活。

我讓自己動起來,而在這裡,動起來意謂著活動很多,所以我是社交動物,可能會讓人感覺起來膚淺,言不及義。

我的觀念是,書是死的,在全世界各地的某個房間讀同一本書,事實上是沒有差別的,但在全世界各地的某個房間打開門走出去,卻是完全不同的體驗。

學習的定義可以很廣也可以很窄,可以窄到讓人以為學習(learn)等同於讀書(study),甚至在英文,閱讀(read)的受詞不只是書本(book)而已,你可以read books,也可以read the situation,更可以read the flow of life。

簡而言之,身處於異國環境,得到這個許多人缺乏的大好機會,卻被心中的懼怕與許多藉口給阻礙,做得事和在台灣沒有什麼不同,那花了這麼多錢,換來的就真的只是那紙文憑而已。許多珍貴,連金錢都無法交換的經驗,就這麼點滴流失殆盡了。

當然,我並不鼓勵每個人都變成派對動物,也不是要提倡社交才是生活的王道。但就我觀察,再自閉傾向的人,內心深處都是渴望與他人交流的,只差在敢不敢跨出的問題。

至少,該讀書的時候,拼命的讀,其餘的,用來讀著各種人際關係,各種生活體驗;出國讀書,讀得絕對不會只是書,而是那些,在自己國家想都無法想像的,各式各樣的人生才對。


2 comments:

  1. 你講的真的好有道理天哪
    現在在英國讀書的生活
    不是去學校就是在家裡看youtube

    ReplyDelete
  2. Anonymous7:04 AM

    cant agree with you any more!!!

    C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