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30, 2010

免費午餐音樂會




不知是否為年紀的關係,最近開始密集聽起古典樂,加上之前的京劇,身體內的老靈魂,亦加蒼老懷舊許多,原本緩慢的談話節奏和行事,又慢了幾個拍子。

在愛大超過兩年,一個月前才發現,星期二與五的午餐時間,學校音樂廳有固定的免費現場表演,大多是古典樂,偶有古典吉他。衝著免費,昨午冒著細雨頂著烏雲,獨自前往。到了Reid Music Hall,空曠的止我一人,仔細確認時間日期,排除了包場及被呼嚨的可能,便決定等,即使離演出時間僅10分鐘。坐在空無一人的音樂廳內,沒有音樂,我反而像獨自在教堂懺悔似的,只差尚未仔細思考罪狀為何。

突然門開了,一位英國大叔進門便盯著我,我也盯著他,都不像表演者。我禮貌性的先開口,問起日期地點,他翻了翻手冊,大叫一聲,此時碰巧一個狀似學電腦資訊的印度學生走進來(不管印度人學什麼,看起來電腦都很強的樣子),那聲大喊像個左右括弧,把我們三人包起來,自此陷入同一個困境,可能還得在後頭註解一字:蠢。原來該場表演在腳程10分鐘外的另一音樂廳,在懊惱自己粗心的同時,也慶幸老天爺沒有偏心,不只讓我一人犯蠢。不相識的三人,因為愚蠢成為命運共同體,便默契十足的一同趕路。

坐定位後,表演恰好開始,鬆了一口氣,環視周圍的觀眾,非白髮蒼蒼,即頂上斑駁,我大概是全場稚嫩的首席代表。恩,我喜歡這種場合,也更愛古典樂了。

第一首曲子Sonata I in G, for cello and continuo (c.1689)奏完後,一陣腳步聲從後頭入口傳開,雖細小瑣碎,在整間安靜無聲的廳堂,卻相對清晰可辨,持續了一陣子仍未停,連演奏者都停下等待這位聽眾入座,全場一半的人忍不住回頭使眼色。又是一位印度年輕人,(但這位電腦看起來不強,浪子的成分稍多),動作緩慢的找座位,禮貌上,遲到者理應安靜迅速的坐在最後排,而非如他老大似的東挑西選。我依稀聽見坐我左邊,杵著拐杖的英國老先生,忍不住低聲促喊「sit down」,同時還想保持紳士姿態,便壓低了音量,雖我猜,他是很想用力把拐杖往那印度瀟灑少年郎的身上戳去。

演奏當中,17世紀的大提琴拉著17世紀的曲子,很不可思議,也異常動人,我瞧見數名聽眾悄悄拭淚,自己也一度瀕臨潰堤邊緣,不是感傷,是很少人現場能不被創作的力量說服。幾百年了,人心其實還是一樣,想的事情也沒什麼不同。巴哈想說的,蕭邦想說的,透過音符,不用言語,我們真的能懂。

表演結束,隨著聽眾步出音樂廳,兩位英國老紳士談論著那位打擾演奏的年輕人,語氣顯得無奈,話鋒一轉,聊到音樂本身,正巧踏出戶外,一道陽光劃破烏雲,在地上劃出數條金黃色的線,形狀像極了樂譜,或大提琴的弦。其中一位老紳士,就著音樂會的餘韻,連聲道了幾次:
「wonderful, so wonderful」。

就在此時,他們在我眼中,竟年輕的不得了。


--

註:開頭是我很喜歡的一首蕭邦夜曲第二號降E大調,由李雲迪演奏,第一次聽時,不小心落下淚來。



Wednesday, October 27, 2010

道地的鄉愁


前晚上海姑娘郭婷捎來一封訊息,標題是「三人邀月」,內容節錄:「時值深秋,高空明月,大家似乎都有一點點鄉愁。如果明晚大家都方便,歡迎來寒舍小坐,飲茶,對酒,吃肉。

浪漫的筆法,真的讓鄉愁兩個字,像霓虹燈招牌,在內心某個黑暗角落,兀自閃爍。不過用Facebook傳送,似乎就是沒那麼浪漫的方法了。被徹底洋化的我們,視說英文為理所當然,有點洋腔洋調更好,視西方文化為進步的象徵、現代化的同義詞。古典的中華文化之於我們,朦朧遙遠的像一道難解也無人願解的謎題。旅居國外一陣子,通常都會讓人變得偏激,在身分認同上,在文化根本上。如同愛情關係裡的一句名言:失去才懂得珍惜。

大部分自願或被迫講著外國語的時候,不知不覺,某部分的我們是被暫時文化閹割的。講著不同的語言,代表著以不同的思考邏輯,去表述、去詮釋,以及去開放自己。無論外國語被訓練得多麼流利,終究有些想法是無法精準表達的。一如村上春樹說的:終於悲哀的外國語。

那天第一次在愛丁堡大學劇院,看了明華園的歌仔戲表演,心中那根未斷故鄉的弦,被意外觸碰似的,隱隱響起。在台灣時,從來不覺得歌仔戲能感動我,在國外,看到孫翠鳳舉手投足的身段,讓我重新拾起那幾乎被斬斷的文化根源。無論是歌仔戲也好,或是系出同源的京劇也罷,甚或是崑劇,細緻動人程度絕不會輸莎士比亞。

看完了明華園,也驅使我看了「霸王別姬」這部電影,為了戲中京劇文化的凋零、散落,以及為了張國榮臉上的絕望表情,久久不能自己。我漸漸能理解李安與楊德昌電影中,無論場景怎麼轉換,都得說自己文化的堅持。那是他們的鄉愁,也極可能是你的,和我的。

所以昨晚與楨慶受邀至郭婷家晚飯,用上海菜、享台灣川辣炒麵品烏龍茶、喝煲湯中文,雖沒吃到肉、沒賞到月,但在文化意義上,道地的程度,已十分足夠了。

即使我們護照顏色不盡相同,但心底卻清楚知道,我們的根,其實是沒什麼不同的,在國外,倒也慢慢懂得如何去珍惜那些,不說外國語的日子。




Saturday, October 23, 2010

【媽!我愛你】後記



影片上傳後,得到的迴響超過我的想像。

可能是之前有稍微打廣告的關係,也可能是Facebook可怕的網狀傳播效應,短短幾天,我身邊的人大概都看過【媽!我愛你】了。其實我不是真的很願意拋頭露臉,兼展示自己發音不好的英文,但這是教授的意思,似乎沒有說不的餘地。因為溝通了很多自己的想法與動機,Dr.Nick覺得我的出發點最好設定在自己身上,規模最小卻最難控制,就第一部作品來說,是很好的練習。

拍攝當天假如有一個詞足以貫穿全場,明說狀況的話,大概就是「掙扎」了。直到打開那台跟教授借來的低階Canon錄像機,面對鏡頭講好幾次話,我都像是登門拜訪失敗的業務員,客戶門打開,看到我堆滿臉上的笑容,卻看不到誠意。反覆錄了幾次,倒帶看,越看越想打我自己,賣什麼笑阿!越掙扎越慌張,越慌張越拍不出來。我忽然想起李安說過的,「拍電影是很真切的體驗,裡面有我許多掙扎。」還有八爺袁和平說的「電影是遺憾的藝術」,當初讀到這些話還懵懵懂懂的。

差別在於,李安的掙扎打過0.03折後,大概就是我的。

後來想通了,逼自己不要去講那些原本設定好、聽起來漂亮的話,先拋去腦中所有想法,真誠面對自己的內心。並想像鏡頭前有一位訪問人,想像問題,然後毫無保留的回答。就這樣,完成大部分的片段,除了生日派對,意外被郭婷搶走攝影機的開頭片段。回想起來倒還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叫我再作幾次可能都無法達到這種效果,這種自己訪問自己的感覺,像置身達利的畫一般,至今仍非常超現實。

拍完幾天,參加完週四固定的seminar後,教授把我拉到一旁,重覆電子郵件裡的讚美以外,也建議我找sound designer合作,並邊走邊聊一些小細節。走出教室外,Dr.Nick用他濃厚的蘇格蘭腔問我,最近的提款機在哪?(後來想想這可能是英國人慣有的微婉暗示),經過我認真解釋後,Dr.Nick從口袋掏出一疊全是1、2便士的小額零錢後,不好意思的說:

「遇襲(我的名字Yu-Hsueh佑學總是被他發音成遇襲),身為你的指導教授,我知道我不應該這樣問你,但你可以借我一英鎊嗎?」

這麼一問,我們兩個都忍不住笑了,也沒問原因我就把一鎊銅板遞過去,看著Dr.Nick匆匆離去的背影,當下心中有兩個想法:第一,他應該很急著趕公車;第二,我已經不是太確定我的短片是否真的拍得很好了。

當然,以上是玩笑話。我需要改進學習的還很多很多,至少比較開心的地方是,畫質粗糙、歷經掙扎的短片,有一個離我當初設想不遠的樣子,雖然不確定其他人是否能懂,能感受,也擔心僅止於認識我的人稍微能揣摩體會我的感受,但就像八爺說的「電影是遺憾的藝術」,而真實人生可能更像是面對和接受遺憾的藝術,片子已經拍了,就接受它,無論好或不好,因為那都是我的作品,也代表我。

目前上傳到競賽官網的短片應該像顯微鏡下的細菌,被評審徹底分析中,無論能否入圍前十名,想到能被得過奧斯卡、拍過【最後的蘇格蘭王】的導演Kevin Macdonald看過,就倍感興奮了。雖然一直認為自己不適合爆紅路線,但這幾天非常多的加油鼓勵真的讓我受寵若驚,也更加深自己的信心,無論之後用什麼樣的形式,都要一直分享表達下去,即使會有很多人不看好,也會有很多的掙扎。想到Dr.Nick跟我開口借一英鎊的表情,我就知道,他也在掙扎,但那不代表他自此失去我的尊敬,相反的,因為真誠,我反而覺得跟教授靠得更近。拍完這部短片,我也彷彿和我老媽以及家人朋友,又更接近了點。

所以,我大概還是會一直這麼掙扎下去吧!


Monday, October 18, 2010

【我的第一部紀錄短片】I LOVE YOU, MUM.



My first short Documentary film - 【I LOVE YOU, MUM.】is made for BCS Digital Revolution Competition. The theme of the competition is "How Technology Changes My Life." Therefore, I came up with this idea that I wanted to say I LOVE YOU to my mum face to face, but couldn't make it since I've been far away from Taiwan. If you like the film please pass it around. Many thanks.

Yu-Hsueh (Stanley)

我的第一部紀錄短片【I LOVE YOU, MUM./媽!我愛你】即將參加英國最大的紀錄短片比賽Digital Revolution。競賽主題為”科技如何改變我的生活”,我想到了一直以來想對媽媽表達,卻說不出口的一句話,”媽!我愛你”,即使無法親自看見老媽,透過視訊畫面,甚至只是錄起來的視訊短片,某種程度上,都可以算是面對面跟媽媽說了吧!形式不同,但想表達的心意,是相同的。我很少拜託大家轉貼,這次很誠心的拍了這部片,希望大家會喜歡。假如你喜歡這短片,麻煩幫我宣傳分享,十分感謝。

佑學


Thursday, October 14, 2010

愛丁堡的咖啡館


【本文刊載於9月份cue.電影生活誌】 Elephant House Cafe


愛丁堡是一個屬於藝術的城市,更是屬於作家的城市,從寫出《福爾摩斯》的柯南道爾,到寫出《哈利波特》而紅遍全球的的J.K.羅琳,都曾在這裡生活過。城市裡一個不經意的角落,很可能就是某個知名文學作品誕生的地方,特別是咖啡館,作家們總愛在裡頭寫作,也因此愛丁堡的咖啡館,早已和文學分不開了。

好比這家總是客滿的咖啡館Elephant House,座落在城市的中心,除了地理位置絕佳,高朋滿座的原因在於,這是《哈利波特》的誕生地。

當時剛離婚的單親媽媽J.K.羅琳,為了節省家裡的暖氣費,來到了這家咖啡館,點了杯咖啡,哄睡了嬰兒車裡的女兒,便開始寫作,從早寫到晚,據信她的第一本小說《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大部分章節,都是在此完成的。當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出現後,全球書迷和影迷們造訪愛丁堡時,幾乎不會錯過在Elephant House喝杯咖啡的機會,坐在當初J.K.羅琳坐過的位子,看看自己是否也能得到魔法靈感的召喚。

因為老闆對非洲和印度大象的熱愛,在1995年開了Elephant House,店如其名,整間咖啡館內,擺滿了各種大象造型的裝飾品,牆壁也掛上數幅大象畫作,甚至連蘇格蘭脆餅(Shortbread)都是大象造型。店內的大片玻璃窗,讓人能直接看到愛丁堡城堡,因此也有人說,J.K.羅琳筆下的霍格華茲(Hogwarts)魔法學校,靈感極有可能源自於高聳的城堡。

除了各式咖啡和熱茶,也提供些許紅酒或啤酒等酒精飲品,其中最特別的,也最受歡迎的,是熱巧克力加各種烈酒,如Chocolate Devil裡頭有香料蘭姆酒和一種咖啡酒Tia Maria,口感濃醇。假如喝東西不過癮,也吃得到道地的蘇格蘭傳統菜餚,如肉餡羊肚(Haggis)加上碎蘿蔔和馬鈴薯泥(Neeps & Tatties)。

除了暑期被觀光客佔領的日子,大部份時間會看見許多客人坐在桌邊以筆電、用手書寫文章,有些是學生,有些可是真的作家。就連Elephant House的店員,幾乎每位都是文藝愛好者,有出版過幾本書的業餘小說家,也有辦過小型展覽的畫家,甚至還有短片導演和電影編劇。大家都是因為喜歡店裡的氛圍,或是J.K.羅琳的傳說而駐足此地。可能這家咖啡店本身,就有一種想讓人創作的魔力,大家一坐下來就開始寫寫畫畫,而拍完照的我,坐到窗邊的位子,喝了口咖啡,竟也不自覺的打開電腦,敲打了鍵盤起來。


象屋咖啡館Elephant House Café

21 George IV Bridge Edinburgh EH1 1EN


Thursday, October 07, 2010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1988 年英國韋伯列德文學獎得主魯希迪曾言:「當義大利爆炸,當英國焚燒,當世界末日來臨,我想不出有比卡爾維諾更好的作家在身邊。」

聽過卡爾維諾的人都知道,他有本書叫做《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名字很長的一本書,不完全可以用很好看形容,但讓我想到最近發生在我身邊的一些事,特別是備忘錄。

我的備忘錄長得不像書,是現代化乏味造型的代表,也就是我的手機,我習慣把一些該被提醒的事輸入裡頭,搭配上提醒時間,時間一到手機的和絃鈴聲優雅的催促著我,或者是驚嚇著我,我少不了它,它也不會懶得提醒我。

小小的手機恰巧和卡爾維諾這本書講述的五個概念不謀而合:

1.輕-生命存在的沉重必須以輕盈的態式來承擔。
2.快-闡述如何以敏捷來融合「行動」(快)和「沉思默想」(慢)。
3.準-強調語言的精確和明晰。
4.顯-說明視覺想像係認識世界和自我的媒介。
5.繁-企圖傳達人類面對無限的可能所流露的痛苦、困惑和振奮。

當然,卡爾維諾談論的不是手機、也不是備忘錄這個空泛的集合名詞,而是文學,他討論21世紀文學能繼續提供的意義,手機符合的卻是如下:

1.輕-手機現在越做越輕,放在口袋裡有時會失去存在感。
2.快-用手機來當溝通的工具,確實是無與倫比的迅速。
3.準-手機內建的鬧鈴系統非常精準,想多賴床一秒鐘也沒辦法。
4.顯-手機不只是電話,彩色螢幕幾乎可以清楚顯示情人臉上的皺紋。
5.繁-蘋果電腦的iPhone 4推出後,讓手機的可能趨向無限。

因此,可以說卡爾維諾對於文學的預言,不謀而合的降落在手機這個小東西身上,甚至有人大膽推測,往後人類百分之八十的行為都能夠用手機來完成,也就是說,以後只要隨身攜帶這個越來越輕薄短小的傢伙,個人數位化的太平盛世就會到來。

也許2018年的某個大獎得主就會跳出來說::「當義大利爆炸,當英國焚燒,當世界末日來臨,我想不出有比手機更好的工具在身邊。」

喔對了,談到備忘錄,我的以色列朋友Eyal今天在我的Facebook裡留下一則訊息,內容是關於明天跟我見面的事宜,然後我注意了一下結尾,有個小小的P.S,也就是附註的意思,寫著:

”finished the book! Voldimort is dead, the world is safe...”

他指的是看完哈利波特第七集的中文版了,書中的大壞蛋伏地魔死了,世界安全了。

世界安全了阿,我喃喃自語稍微高興了一下下,然後又開始難過了起來,看來在面臨世界末日之際,哈利波特手中的那根魔法棒還是比手機管用許多阿!

【寫於01/24/2008】


Friday, October 01, 2010

今天的天氣好嗎




詞/曲:狗毛 演唱:泰迪羅賓(收錄於《凡夫俗子》1994 滾石唱片 )

是不是總要不顧一切努力的賺錢
是不是要將城堡建立在高高的雲端上
讓自己裝扮成為一種最高級的人
讓自己不會輕易的流下一滴眼淚

慾望它總是填不平 生命卻總會有盡頭
今晚冰冷的街角 又會是誰翹誰的家

我想我不是上帝也無法去改變些什麼
只能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留一點希望

今天的天氣 好嗎
今天的世界 好嗎

今天我的家人朋友是否都無恙
讓自己出去走走



一直很喜歡張懸唱的版本。

最近愛丁堡的天氣開始變得陰鬱,像是剛和另一半吵完架的人,天空大部分時間都灰濛濛的。相反的是,最近的我雖然忙,情緒卻保持在水準之上,雖有點累,倒是非常滿足。充實的生活,讓心境更為安定;過於空閒的時候則不,無事可作,大概是摧毀一個人意志最有效的方法。

當然,要作喜歡的事情才是。

滿意這裡的生活,卻還是很想念台灣,想念家人、朋友,想念自在說中文的時候,雖然目前身在一大群英文母語使用者之中越來越自在,例如上個星期加拿大朋友的生日聚會,我一個男生,七個加拿大美國英國的女生,依然能在她們此起彼落,毫不停歇的girl's talk中存活下來,甚至有餘力逗弄她們一番,換作是兩年前的我,大概會從頭到尾沉默不語,被貼上典型亞洲男生的標籤。我不一樣了,但也沒那麼不一樣,我還是那個我,差別大概就像iTunes從7.3升級成9.2版那樣。

裡面放的還是陳綺貞和張懸的歌。

總之,能用心並完整填滿生活,是一種很暢快淋漓的感覺,累的或許是身體,但心絲毫不疲倦。這大概就是所謂,打從心底的快樂。

今天的天氣好嗎?好或不好,好像也沒有那麼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