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30, 2017

從海風裡醒來:《獨自在夜晚的海邊》


本文同步獨家刊登於ViewMovie 如欲轉載請先詢問確認

剛看完洪常秀的《獨自在夜晚的海邊》,內心宛如電影結尾那片冬日海灘,潮水無盡起落,如情海般,恆常又難測,獨留從海風中醒來的金珉禧,踏過無人沙灘,背影逐漸遠去。耳邊響起的,除了海潮聲,還有從一而終貫穿電影的配樂:舒伯特C大調五重奏的第二樂章慢板,黑幕浮現,腦中一片空白,從來不算洪常秀影迷的我,也不小心被打動了片刻。

如同傳奇導演羅伯布列松,在《電影書寫札記》寫下的第一句話:「去掉我累積的錯誤和虛假。認識我的手段,掌握這些手段。」《獨自在夜晚的海邊》的導演洪常秀,無論有沒有讀過布列松的札記,也顯然知道上述的道理,借力使力。他和本片女主角金珉禧的不倫戀,在真實世界顯然是個錯誤,但放到電影裡,透過一些手段,譬如「坦率」、「自嘲」,那些情愛裡的背叛與不道德,也會逐漸被電影語言淹沒,浪潮退去,只留下純粹的砂礫。


洪常秀對金珉禧的情意,在整部電影中無處不在。如同深愛的戀人,眼神不願離開對方身上半刻,鏡頭好比洪常秀的目光,深情而專注,在沒有洪氏電影裡那些招牌對話場面的時候,金珉禧抽菸、踱步、彈琴、哼唱、獨坐散戲後的電影院、聞香路邊花朵、側躺沙灘。舉手投足充滿魅力,有種特別適合電影的「氣場」,加上她的眼神會說話,在不算特別精緻的五官之外,由內而外散發出一種令人憐惜的氣質,彷彿內心深處埋藏著「什麼」而變得有魅力!金珉禧也藉此片得到柏林影后,在戲裡戲外的緋聞風暴中心,兀自開出一朵花。

電影本身其實很簡單,比過去洪常秀大部分作品都清淡簡潔,沒有太多結構上的花樣,沒有敘事線的重複翻轉,也沒有像伊莎貝雨蓓在洪常秀的前作《In Another Country》中的一人分飾三角,反覆在相同劇情中尋找變奏。《獨自在夜晚的海邊》簡單平淡舒緩,鏡頭語言雖仍維持一貫的定鏡、長鏡頭,加上必定來一下的左右橫移或推拉鏡頭。也許是愛情的緣故,讓洪常秀這次格外溫柔,鏡頭都是緩緩慢慢的推進、輕輕柔柔的拉遠,搭配之前說過的舒伯特配樂,那是一個充滿孤獨的,自我囈語式的慢板,每個音節都有輕、有重、有緩、有急,像個徬徨的人,孤獨踏著蹣跚步伐,不知走向何方。

 幾個片段特別像詩句,或預言。金珉禧和一群朋友喝著燒酒,高聲抒發關於愛情的資格論,再聲稱要把天下男人拋棄,便當眾與另一女人接吻;與金珉禧喝咖啡的男人,無法真正去愛人,不願承認與伴侶之間的愛情,惹惱女伴,逼他分擔挑揀咖啡豆的雜活,鏡頭從兩人對話逐漸特寫到挑逗的男人挑豆的手,彷彿愛情裡的你挑我撿;還有一個神秘男子,全片露臉五次,在前半段金珉禧的德國時光,神秘男子向她詢問時間、在海灘上把她抱走,在韓國時,神秘男子在飯店落地窗外擦著玻璃,無人搭理。以及最後,金珉禧在海灘上睡著,做了的那個夢,她與婚外情的導演重逢,導演為她念了段契科夫的《關於愛情》。

 女人間的吻、挑豆的男人、擦玻璃的人、沙灘上的夢,自嘲的導演。《獨自在夜晚的海邊》也許算不上洪常秀的懺情錄,至少也是封寫給金珉禧的情書,或給批評者的宣言,他昭告天下,即使是有罪的人,也有愛的資格,他仍舊會「一直拍著自己的故事」,無論旁人都覺得多麼無聊,但至少在藝術的世界、之於自己電影的信仰,他是忠誠無比的。

 而電影最迷人的所在不過是如此,世俗所謂的污點不過是幻象,藝術是對生活本身的模仿,人人卻把它當真了。所以到底該如何看待《獨自在夜晚的海邊》這部電影呢?我始終沒有答案,只能在模仿中,私自感受一點真情而已。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