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虛敲打著意志,彷彿這時間已靜止。我懷疑人們的生活,有所掩飾。
聽著楊乃文的《靜止》,卻渾身不安分,想動,完全無法靜止。
回到英國後,沒什麼時差的問題,台灣早起的習慣,隨著行李箱和幾本中文書,一同被我打包過來。甚至清晨三點半,鳥都還沒叫,我就醒了,充滿精神的那種醒著。起床後第一件事不是刷牙,不是開冰箱,而是找了一堆文章來讀,越艱澀難啃的越好。不必經過科學報告證實,自己就感覺得出來,早上頭腦最清楚,英文能力莫名其妙變好,思考邏輯、理解力,也都像開盤的股市一般,往上直衝。
大約到了正常人起床的時間,我就開始餓了。
倒了一碗全脂牛奶,灑些澳洲朋友借宿留下的健康雜糧穀片,一顆青蘋果,一盒巧克力香蕉碎片優格。聽起來很健康,吃起來很飽的早餐。邊吃邊讀著紐約時報的書評,看著TED的演講影片,或是讀著手邊剛買到,英國當地僅要價5英磅的MONOCLE雜誌。聽起來很知識分子,做起來自我感覺良好的晨間充電時間。近午時分,換上短褲球鞋,與中國朋友在學校健身房附設的室內籃球場,追對廝殺。
中國大陸的年輕人實在不簡單,鬥牛也能鬥得非常非常認真,我們甚至組了一支愛丁堡大學籃球隊,四月中左右準備北上遠征格拉斯哥,這之前,練戰術練跑位,還大老遠從中國版雅虎奇摩拍賣--掏寶網,訂製了隊服,上頭有名字與號碼,一點都不含糊,全玩真的。估計我的球衣上,前頭有大大的Edinburgh University,背後有大大的Lin,以及西方人唯恐避之不及的號碼,13。
選號理由?沒想太多,純粹跟西方人作對而已。
大概很多人感到納悶,尤其那些不久之前與我在台灣碰頭的朋友,不斷聽到我數落外國的月亮沒有台灣圓,不像大多數人,想去沒機會去。而我令人不解之處在於,去了回來胡亂抱怨一通,可以選擇不去卻又跑去了。並不是口是心非,而是見過了世界,會更愛自己來的地方;因為更愛,更需要在還有機會離開的時候離開。學習別人的長處,看到自己的短處,然後讓自己愛的地方,變得更好。其實,我無時無刻都有股,乾脆就回台灣發展賺錢的衝動。
我相信我能夠找到立足之地,也能作得不錯,但現在不行,得忍一忍。
某個我在追求的東西,仍懸在這,有時樣貌清楚,有時模糊。看著看著,偶爾把它看成了空虛,看成了荒蕪。早上起床讀自己喜歡的文章,中午運動,下午也許寫篇自己不喜歡的文章,傍晚上超市買些食材,實驗些名廚食譜的幾道菜,晚上再讀些新聞,累了便看部文藝電影。
這樣的生活,聽起來很好,過起來需要意志。
不過這不是抱怨,也不是像普魯斯特般的自我憐惜。我很滿意現狀,但心中總擱著很多衝動,完全無法抑制。即使,我一如以往,表面上看來始終是個寧靜的人,就算懂得控制,也得學著找些措施,讓衝動消失,而無法平靜時,最好的出口,是文字。
這大概也是為何,我動輒能夠把雞毛蒜皮的小事,洋洋灑灑寫個幾千字。唯有在書寫中,浮動不安的心,像漂浮在日光縫隙中的微塵,被自己選擇、夢想中的生活說服,因為甘願,所以完全不必掩飾。
再聽一遍楊乃文,渾身仍然不安分,想動,但寫著寫著,彷彿像在原地上下跳躍,看似無法抑制,實則內心深處,像一切重新開始似的篤定。
靜止。
3 comments:
我真的很喜歡你這篇文章。
"這樣的生活,聽起來很好,過起來需要意志。"
這句寫得好好。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