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都把部落格(大陸朋友說博客)當作一本寄放在網路裡的日記。把想說的話,想記得的事情,用文字寫下,主要是為自己,偶爾會為別人。放在網路上的好處是,我不管身在何處,不必隨身攜帶便能夠寫,也可以讀。
我大概是文字新浪潮最忠實也最不忠實的讀者。
有時候一篇文章讀了好幾遍,有時候寫完,一遍也不讀,發佈了擺著,不管。以至於這裡的文章總是看來散亂無章法,主題飄忽不定、隨心所欲,是日記,更是雜記;不只文章種類繁雜,內容也是緒亂不堪。曾有人建議我,找個方向,主題式書寫吧!否則實在看不下去。我曾經認真思考過,不過一旦針對性的寫,我便是為了別人,而不是為了自己而寫,等到某天,有非寫不可的東西,自然會下筆。至少目前為止,這個地方仍頑強堅守著當初的使命:讓我和自己對話。
這麼一說,沒有主題就是我的主題。畢竟,很少人和自己拉哩,還會要求主題鮮明,或是分眾不分眾。不過,日記理應是私密的,就像習慣對自己喃喃自語的人,通常會躲在廁所,或浴室,攤在別人眼光下的自述,動機可議。
我倒是沒往壞處想,反倒是把自己與自己的對話,視作訪談節目看待。
透過文字,現在的我可以是引言人或主持人,提些問題或說些故事,與過去的我對談,有觀眾也好,沒有也好,觀眾的存在,是一種安定的作用,是讓我自己知道,我的存在不僅是屬於自己,亦是屬於他人。譬如尼采說過的話:「一個人的價值不在於他的有用性,因為,假如沒有任何人存活下來讓他發揮他的效用的話,那有用性將依然存在。」
所以人對於這個世界的客觀價值,是依附性質的,高與低取決於別人,而非自己。當然,魯迅的精神勝利法能讓我們快樂些,但現實面來說,的確是如此。真正的自我其實不存在,大部分人覺得自己在人前是一個樣子,人後是一個樣,惟有獨處時,才是真正的「我」。不過我會說,你覺得不是你的那部份,其實也是你。或許因為社會價值觀不接受,所以你覺得面目可憎,不願承認那也是你的一部分。即使只是一個念頭,也是一部分的你,差別在,你選擇讓哪部分的你面對世界,那個最主要、構成最大部分的你,便是最接近真實自我的。
公開書寫的好處也在於此,分享各種情緒之外,仍有辯證的參與。透過別人眼中檢視的自己,與自己眼中的自己,得到一個距離,而那距離的真實性,便是一種確認。距離越小,或許可以稱為,忠於自己;距離越大,越有活在別人眼光下的疑慮。
所以可能有些人先認識我,再認識我的字;也有些人先認識我的字,再認識我這個人;也有些人只認識字而已。無論如何,某種程度上來說,你都已經算是真正認識我這個人了吧!這也難怪,我的Facebook似乎多了很多素未謀面的人,而多虧貼心的設計,得以讓我們稱彼此一聲,朋友。
不過確實,因為文字,不必見面,我們真的可以是朋友。
5 comments:
好喜歡最後一句:「因為文字,不必見面,我們真的可以是朋友。」
vivi認為,即使最後只剩自己一個聽眾,對於書寫行為的重度依賴者還是會繼續不斷地寫下去吧!如果這些文字對自己來說也是有作用的,書寫這個行為本身就很教人期待。
不管是主題式書寫,還是喃喃自語般地叨絮,讀者一定可以從字裡行間尋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
共鳴不須時時刻刻,只要曾經有過,感動就會永遠在心中存留。
很喜歡你寫的東西,也喜歡你使用文字的方式。
:)
好想按個"讚"
謝謝,希望你們真的能在這裡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
Hey~我就是因為看到你的blog文章,才將你加入Facebook好友的人(Nina C)。
會看到你的文章是因為我也打算申請英國的master課程,於是經常到PPT的英國留學版找一些資訊,有天看到你post關於愛丁堡的資訊(因為愛丁堡大學是我想申請的學校之一),所以就連結到你的blog,之後就被你的文章吸引,因為我認識的男性朋友很少可以書寫這麼感性的文章,於是乎在寂寞地搜尋與英國留學相關資訊的網海中,你的blog文章成為我休息的左岸。
很高興透過文章認識你,一個人在異地生活是很辛苦的,但相對來說,這樣的經驗也是難能可貴的。愛丁堡是個很美的城市,希望我明年可以成功進入愛丁堡大學就讀。:)
我也是因為喜歡讀這些文字所以加好友的,這麼說可能有些不禮貌,但就像是一種「訂閱」通知,有什麼新東西就可以先看到,那樣的出發點。
你就隨興地寫吧,不必受影響的我寫我見是一種自信的表現,何況你的評論文還能到點、你的抒情文還能寫進讀者的心裡去,不像我真的就是小世界裡的小起風,被說「無病呻吟」或是「沒重點」的時候真有些受傷,但我也依然會堅持寫下去。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