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30, 2012

不吃漢堡的日子



「一個星期之後,我就在台灣了。」

昨傍晚在家炒洋蔥、煎漢堡肉時,這句話閃過心頭。真的是太久沒回家了,不免近鄉情怯了起來,這些日子,從不會做飯,到能夠簡單的燒菜(一直很喜歡這個詞,光聽起來就香味四溢),雖燒的不夠道地、不全然家常,時常含糊著吃,卻也常心滿意足。

還未出國前,對西式料理特是喜愛。從前混跡台北師大公館一帶,時常光顧「中西美食」,當時覺得西式早午餐(brunch)的菜單,十分異國風情,英式傳統早餐、法國吐司、起士三明治、蛋捲(omelette)、煎培根香腸,每份都油滋滋的,好大一盤,配上現煮黑咖啡,攪和點牛奶,不加糖,煞時便把人帶到歐洲生活一般。真的到了歐洲,才知道,那種浪漫情懷不過是距離產生的美感,得不到的最美、不熟悉的最特別。

台灣愛吃的三明治,在英國是一般人的主食,超市賣的最便宜要價一英鎊,兩片吐司夾著薄薄一片劣等起司;貴的要三英鎊以上,頂多加些生菜和肉片,不管價格高低,同樣的冰冷單調。很多台灣人無法想像,在英國是幾乎沒有「早餐店」這個概念的,頂多在一些酒吧和咖啡館,早上會提供傳統英式早餐,說穿了就是煎顆荷包蛋、幾根軟泥的英國香腸、厚厚一片充滿豬肉味的培根、一塊乾巴巴的薯泥餅,還有幾顆煎蘑菇加上一顆煎到扁爛的番茄,以及一團食之無味的罐頭豆子。初次嚐到其實不難吃,但過於油膩且日復一日同樣的口味,很難讓人願意天天享用。

後來我幾乎自己作早餐,炒蛋、煎漢堡、奶油塗可頌麵包,偶爾煎塊印度薄餅(roti)當作蔥油餅吃,此時台灣習以為常的食物,因不可多得,反倒美麗夢幻了起來。譬如美又美的早餐,燒餅油條豆漿蛋餅,水餃和酸辣湯、燒臘飯或港式燴飯,小籠包、雞排、生魚片,再寫下去我應該會飢腸轆轆,便先停筆。

計劃回台前務必先認真列好一份吃食清單,關於食物的鄉愁之旅,暫時想到的有這些:

台北
師大香港鑫華茶餐廳
板橋油庫口大腸麵線/烤香腸
永樂布市清粥小菜
清真艾家黃牛肉麵
肥前屋
秀蘭小吃/上海菜私房小館
公館水餃(忘了店名)
麻辣火鍋(煩請推薦好店)
艋舺珍珠餛飩
東門市場滷肉飯
永康街大漁生魚片蓋飯
西門町炒烏龍麵(沒有名字的老店)

新竹
老兄牛肉麵
公園乾麵
石家魚丸
溫家水餃
美味沙茶牛肉麵/牛肉清湯


腦袋空白,一時想不起來,拜託好心人士幫忙補上道地好吃的中式日式小館子、小吃,特別是台南和高雄!!!幫助我在台灣過著不吃漢堡的日子!感恩。






Saturday, July 14, 2012

部落格之死



我真是個非常糟糕的部落客。

昨晚看完胡金銓的【俠女】,收拾桌面,闔上電腦螢幕後,腦袋長出這句話來。我沒有放棄寫作,真的沒有,前些日子才替紀工報寫篇文長八千字的專題故事,前幾個星期也替七月號的cue電影生活誌,寫則3000字的愛丁堡影展前線側寫報導(大家快去買來讀!),當然,ppaper的每月設計新聞我也還沒停筆。說我偏心電影,可以,但說我放棄寫作,沒什麼道理。

但不知為何,就是提不起勁寫部落格。

生活中有太多事可寫,有太多人物和故事、生活片斷點滴、內心小劇場我見我聞,全都值得書寫。偏偏少了當初甫出國時的那股動力與激情,真的是年歲漸長的緣故嗎?還是因為Facebook邊緣化了網誌,也讓人的脾性變得焦躁、注意力變得短而瑣碎?於是長篇大論的部落格,慢慢失了寵?

我還真的不知道。

我甚至懷疑,比我年輕很多的朋友,還有耐心去閱讀一篇超過3000字的文章嗎?還有習慣每天打開一本真正的書,好好閱讀一番呢?而不是費盡心力只想在臉書(喔!我多麼討厭這個翻譯)得到關注和「讚」。

我承認自己因為Facebook的關係,很久沒好好讀書了。也許身邊朋友或網友分享的連結和消息,某種程度更親密,那是厚重書本所無法賦予的立即的連結感。我們似乎都非常焦慮,深怕別人知道的我們不知道,同時,又想分享些別人不知道只有自己知道的訊息,那會讓自己顯得比較酷一些。


大家都在分享,而不是創作。


或許這個時代本來就不需要太多的原創東西,複製和貼上是網路時代的標準語言,這兩個動作的雜交產物,就叫做分享,無論是圖片或連結。我懷疑還有多少人在朋友塗鴉牆上親手打上「生日快樂」四個字,而非複製別人的然後貼上成為自己的,更遑論,好好寫些有誠意的祝福字句了。


以上只是些無力感和自省,而不是對於資訊接受方法改變的否定。撇除很多壞的地方,Facebook或twitter有很多優點,相信用過的都知道,我也就不談了。只是未免會令人擔心部落格的未來,會因為Facebook而逐漸凋零,當所有部落格有的功能,Facebook都有的時候(其實已經差不多都有了),實在很難讓人想到有什麼繼續留戀部落格的理由。更沮喪的是,今天剛讀到一則新聞,不久的將來,或許Facebook會取代履歷表,成為公司應徵參考之一(其實已經發生了)。


2007年我第一次註冊Facebook時,台灣沒什麼人在用,當時大家還在瘋無名小站和噗浪。數位化的世界毀滅很快,快到無法想像、快到你都忘了曾經自己也有過無名相簿/個人新聞台這玩意。雖然用一樣的論調,也許你會反駁,可能幾年之後,Facebook也會這樣消失的。我倒不覺得,一個超過7億人在使用的網站,很難在短時間內被取代。


當年很興奮找到這樣一個好用的平台,如今卻越來越害怕Facebook這怪物不斷膨脹變大。它已經吃掉了很多其它網站,不久的將來,假如部落格將死,那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情不是備份這裡的文章,然後貼上到Facebook(你看,又來了!),而是先擔心自己的個人隱私和思緒方式,是否也一併出賣給這頭魔鬼了(還免費雙手奉送),最慘的是,被Facebook制約的人生,某種程度來說,會讓我們的腦袋和部落格的下場一樣。


被漸漸遺棄而逐步荒涼了起來。






註(祝):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宰制自己Facebook帳號的方式,而不是被其控制。



















Monday, July 02, 2012

與96歲的曾祖母一同看澳網決賽





液晶電視很寬                                                
我和曾祖母之間的距離很窄                        

她問我誰比較厲害                                
我想把名字翻成客語                              
她替我解圍                                              
胖的還瘦的
我鬆了一口氣
瘦的

客廳內只有擊球的聲音
規律地敲擊這寂靜

我專心看著球賽
她專心看著球賽

澳洲很遠
曾祖母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