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14, 2011

我的電影人一日遊


前言:這是去年我剛開始紀錄片創作前,老師Dr.Nick推薦我去的一個研討會心得。現在才在網誌分享的原因是,此文是當初連載cue電影生活誌專欄的其中一篇,當下不好放上來,後來也就漸漸忘了這篇文章的存在。再加上,我接下來會寫篇文章,關於上個周末六日兩天,參加的蘇格蘭紀錄片協會新導演訓練研討營,與此文有點關連,便先在此分享。


(本文刊登於cue電影生活誌)

經過了整個八月那樣,規律到趨近偏執的發文頻率,夏天的結束,九月的到來,事情開始起了變化,不是生理也不是心理上的,而是周圍人事的變化。

首先是跟我的新任指導教授Dr. Nick開會,他有著濃濃的蘇格蘭腔,卻非常好懂,第一次會面前,我在他位於13樓的辦公室門外等了20分鐘,坐在椅子上,有點像是等門診的病人,原本以為被放鳥,大概是自己的提案不夠好,像是病情沒救似的,Doctor臨時反悔,邊等邊想自己哪裡寫不好,越等越沒信心,直到一個長得像中年版Gerard Butler的人從遠處走向我,力道十足的和我握著手後,我才確定自己似乎還有救。和Dr.Nick聊了一個多小時,相談甚歡,他要我參加一個紀錄短片比賽,跟數位媒體有關,在那之前,有一個workshop,算是說明研討會之類的,也要我參加,似乎能在裡頭學到些東西。

學校還沒正式開始,我就感覺身旁的事情已經動起來了。

幾天之後,我一早到了workshop的地點,原來是間挺高級的商務旅館,跟櫃台小姐說明來意後,顯然不太清楚狀況的她,叫我到旁邊的bar,說是有一群人在開會,到了那才發現,全是西裝筆挺的生意人,有點疑惑的我拿著入場卷,回到大廳,碰巧一位穿著格子襯衫牛仔褲,滿臉落腮鬍,打扮像極了Jamie Oliver的英國人,名字叫Paul,在非營利的數位媒體機構工作,看到我手上的入場卷便跑過來哈啦。他也被叫去那個bar,也看到一群西裝筆挺的生意人,直覺不可能。

They don't smell like filmmakers.
他挑著眉毛跟我說。

後來搞清楚會場原來在頂樓,我們便一同坐上非常搖晃的電梯,肚子開始咕嚕叫,除了飢餓感之外,也開始有點緊張,我會被帶去哪呢?真的不知道。

電梯門一開,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桌子,像西式自助餐那種排法,桌上是高級飯店常見的自助早餐,麵包、咖啡和茶,旁邊就是露天陽台,以及一間全玻璃隔間的會議室,會議室另一邊的落地玻璃,有無懈可擊的風景:愛丁堡城堡十分逼近的矗立在眼前,城市的屋頂連綿成精彩壯觀的天際線,好看極了。裡頭的人清一色是英國人,大致分為兩種人,中年左右的專業電影或多媒體工作者;以及三十歲上下的年輕人,大概是身為亞洲人的關係,從外表上,我看起來最年輕,不過心裡卻感到一陣心虛。

正式開始前,所有人都端了杯咖啡或茶,站在露天陽台上聊天互相認識。這種社交密集的場合我不是沒碰過,但裡頭全是英國人且一個人都不認識的社交場面,一開始倒是讓我壓力倍增,幸好主辦人之一的Grant Keir先生,親和力十足的跟我閒聊,稍稍讓我放鬆了點。

後來還介紹些人給我認識,其中包括蘇格蘭紀錄片協會的Flore小姐,她是全場除了我之外的非英國人,出生在法國,英文說得很好,長得很漂亮,有Penelope Cruz的味道。她說假如我有任何作品,歡迎跟她聯繫,語畢塞了一張名片到我手上,瞬間覺得自己似乎正在建立一種,隱形又確實存在的連結,我當下想到Dr. Nick告訴我的,去那裡就是認識人的啦!收起名片,同時也收拾了緊張的情緒,準備開始長達一整天的workshop。

我被分在業餘影片工作者的組別,胸前的名牌貼上一顆黃色的星星,我用一種敬畏的心情,望著其他貼著紅色星星名牌的人們,他們是職業級的,我可要睜大眼睛好好學著。上午的時間,我們大致討論科技對於人們生活的變化,坐在我旁邊的Simon,在愛丁堡當地指標性的藝術電影院Filmhouse工作,能夠免費看所有的電影,我們交換了許多想法,關於科技對於日常生活的衝擊。午餐時間,原本以為得自個去外頭解決,沒想到會議室門簾拉開,琳瑯滿目的高級自助午餐又擺在眼前:有比薩、春捲、三明治、串燒等等,後來下午茶時間,還有巧克力泡芙與奶茶,我簡直有種受寵若驚、倍受禮遇的感覺。

我可是一毛錢都沒給。



下午時間,3人一組,透過一種用便利貼來思考的技巧,讓小組發想出富有創意的影片點子。譬如在便利貼上寫下欲拍攝的地點,寫越多越好;欲拍攝的主題;欲拍攝的風格,如此三種分類再隨機組合,產生一個故事。


我一開始抽到圖書館戴上能隱形的戒指愛情喜劇Rom Coms)。

也許是平常愛看電影和愛閱讀寫東西的關係,看到這三個關鍵字,很自然就有一幅畫面浮上腦海,當下很迅速的把一個概念表達給組員,他們似乎都很喜歡,也因此讓我對故事能夠超越不同語言文化的力量,更有信心。我們總共創造了7個故事,最後兩個英國男生一致認同,選擇我講的這個圖書館愛情奇幻故事,取名為【InvisiBoy】,在諧音與意義上玩弄了一番,並馬上pitch給其他在場所有人聽。一開始講解整個概念,我有種像是在第四台賣中藥的感覺,總覺得有點虛幻,不過看到台下反應不錯,還會被我逗笑,也漸漸相信自己可以,發表完後,幾乎都是正面回應,也讓我們3人開心互相擊掌。這種創意發想過程真的非常有用,透過brainstorming 和關鍵字隨機重組的方法,確實創造了很多,平常自己獨自開發不出的點子。


結束一整天的workshop之後,回想起來,確實是個令人無法輕鬆的場合,剛開始甚至還有想逃避的念頭,但心裡總提醒自己,躲回舒適圈是非常懦弱且沒有幫助的行為,事實證明,非母語背景讓我一開始總是提心吊膽,唯有勇敢面對且放鬆心情,常會在最後有種,原來沒這麼恐怖嘛的釋懷。確實沒有那麼恐怖,一整天下來,沒花半毛錢的我,吃得肚子飽飽之外,學了很多,認識了很多人,也增加了自己的信心。

剩下唯一的問題大概就是,又要開始煩惱該寫些什麼心得報告給Dr.Nick了。

Sunday, December 04, 2011

真正的“夢想家”

  • 一群瘋子做瘋事 感謝大家相助 李永豐撲地致敬

  • 2011-12-04 01:31
  • 中國時報
  • 【汪宜儒/新北市報導】

 「紙風車三一九鄉村兒童藝術工程」完工前夕的午後,兩百多位贊助者、發起人同台歡聚,在感恩會上笑談五年來參與三一九的經驗,現場滿溢大夥的驚奇與感動,在紙風車演員的帶領下,全體還一同高喊《紙風車幻想曲》演出中,唐吉軻德砥礪自己堅持往前邁進的「呼.哈!」口號,氣氛嗨到最高點。

 被眾人笑罵是「瘋子、罪魁禍首」、發動這項計畫的李永豐,對此動人場面完全無法掩蓋激動情緒,最終眼眶滿溢淚水,深深鞠躬一拜、五體撲貼在地,向在場所有與會者致上最深的敬意與謝意。

 「我不知道老天可以對我這麼好,讓你們這麼多的兄弟姐妹,就像是菩薩、天使、上帝一樣,一直圍繞在旁邊,一起完成這件事」,李永豐感性地說。

 李永豐說,「三一九」一路走來有太多困難與辛苦,除了經費籌募,惡劣天候、偏遠場地等狀況,以及演員披星戴月的舟車勞頓,「因為颱風,我們一整組人在小琉球困了四天,食宿就多花了百來萬,在新竹尖石還被警察開勸離單。」

 此外,行政人員屢屢被辱罵為詐騙集團,協調過程中也曾被人以國罵「洗臉」刁難等,他說:「一票年輕人這樣日也操、夜也操,真的很不容易!有人說台灣的年輕人是什麼草莓族,無影啦!這些年輕輩的絕對可以撐起一片天!」

 紙風車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柯一正,代替人在美國而未能到場的發起人吳念真,給所有人一個感謝擁抱。他激動地紅了眼眶說:「這天是最重要的一天,感謝每一位贊助者與發起者的力量支持,讓我們從第一里到萬里,更重要的是,這活動讓全台每個鄉鎮地方上所有認識與不認識的人都聚在一起,一起相助。」

 贊助者國票綜合證券董事長洪三雄,笑說自己當年只是礙於情面,所以願意「當一次憨人,試試看,看這幾個瘋子做這件瘋事會怎樣」,想不到,他們一路就真的走了過來。他認為「這些瘋子正是帶動台灣走向不分藍綠,和諧,且看得到未來的境界。」

 他希望萬里演出後不是句點,而是新的起點,「就算我知道李永豐的新起點,一定也是盤算我們荷包的計畫,但我們願意。」

 明基友達集團董事長李焜耀說:「台灣社會不缺善心,可是比較缺乏偉大的機制,紙風車三一九不但讓善心充分送到該接受的人手上,更轉化成小孩子的微笑、成了有希望的未來。」

 律師陳玲玉回憶,當年聽到這個瘋狂的計畫、說要把國家戲劇院規格的兒童劇帶到每個鄉鎮,覺得紙風車是個瘋人團,「但五年下來,他們讓我好感動,沒有政府的分文補助、沒有富爸爸,但有恆心完成了,我再也不敢笑他們是瘋子。」





楊德昌電影“一一”裡飾演"美國"的李永豐!!真正的“夢想家”!

我一直相信讓台灣真正向上提升的,不是嘴裡說愛台灣的藍綠政客,或以文化為名宣傳為實的空洞慶典表演,以及沒有長遠規劃只是拿來做政績的硬體建設。有一群“瘋子”卻是默默不求名利權勢不計代價,用行動愛台灣。沒有政治正確,沒有偉大理念,純粹只是想看到孩子們的笑容,因為孩子間沒在分藍綠,笑容是沒有顏色的。


Thursday, December 01, 2011

180度旋轉椅上的自然風光

【李姿慧╱台北報導】「太平洋和太魯閣峽谷,將是獨步全球的旋轉劇場天然布景。」花蓮縣政府昨宣布,將耗資三十億打造結合太平洋和太魯閣峽谷自然景觀的國內首座頂級國際劇場,觀眾席可旋轉一百八十度,最快二○一三年底前啟用,票價二千元起跳。

花蓮縣長傅崐萁昨宣布,將在立霧溪南口耗資三十億元打造「太魯閣國際觀光劇場」,連同園區共將投入五十億元, 並請賴聲川導演和姚仁喜建築師設計劇場表演和園區劇場建築。

姚仁喜賴聲川跨刀

曾代表台灣參加義大利威尼斯建築展的建築師姚仁喜表示,劇場最特殊之處就是擁有獨一無二的雙舞台及旋轉觀眾席,舞台後方主牆面開啟後會先看到太平洋,椅子旋轉一百八十度後,另一個主牆面開啟後,則是中央山脈和太魯閣峽谷,大自然景致成舞台布景。賴聲川說,表演內容除類似百老匯音樂劇演出型態外,另會邀國內外歌舞劇和音樂劇等表演團體演出。
據花蓮縣政府規劃,劇場將有八百席觀眾席,票價約二千到八千元不等,園區內另設計可容納二千五百人的多功能戶外劇場,也會有商店街和街頭藝人表演區,並有一家五星和一家六星國際海景飯店進駐。

預估後年底前動工

花蓮縣政府表示,預估一年半內完成設計和環評,後年底前動工,也有納入花蓮的颱風和地震等安全考量;預估觀光劇場最快二○一三年底前營運,每年將帶來至少六億元門票收入。
台北藝術大學校長朱宗慶表示,花蓮找到很強的文化和建築專家,文化結合觀光的成功機會很高。台北民眾楊先生說,很吸引人,但票價略貴,會讓人卻步。

太魯閣觀光劇場規劃

◎特色:
˙國內首座國際觀光劇場
˙室內劇場舞台後方主牆開啟可看中央山脈和峽谷,及太平洋海岸
˙全球首創山、海雙舞台與180度旋轉觀眾席設計
◎佔地:100公頃
◎耗資:30億元
◎時程:
˙1年半內完成設計及環評
˙2012年底前動工
˙2013~2014年前完成
資料來源:花蓮縣政府


看完這則新聞我的第一個反應是想笑,然後想了幾秒,又開始想哭。我實在很想問,為什麼我們的官員,可以如此的"好傻好天真"呢?不過從他們自信的口吻中,才發現傻的是我,不懂得聲東擊西的招數,原來真正的重點根本就不是天然劇場,而是隱藏在某個角落的幾個字而已:一家五星和一家六星國際海景飯店進駐

劇場雖然是天價的30億,但只是噱頭,懂得變魔術的人都知道,真正招式開始前,都會用某種噱頭轉移大家的注意力,當大家都往左手看時,右手就可以偷偷伸進衣服裡掏出鴿子了。一定是這樣的,我們都錯怪政府官員的大智若愚和用心良苦。

假如是玩真的,那我就更打從心底佩服他們的遠見和對細節的追求。

官員其實很貼心,為了怕我們原地轉身360度看太魯閣和太平洋時會頭暈,或是怕有些人只轉脖子,會扭傷頸部肌肉,所以設計了可旋轉180度的觀眾席,我們只要像在家中客廳那樣的乖乖坐好即可。官員也很有遠見,他們其實知道立霧溪口的海風超級無敵大,露天劇場表演時,演員和觀眾必定會吃進很多風沙,所以同時也蓋了5星6星旅館,讓我們看完表演能入住盥洗漱口休息。

依照如此的貼心政策,小弟乾脆在此獻策,不彷用這種創意的180度旋轉椅概念,應用在各個重要觀光景點中,如在墾丁的沙灘上、溪頭森林中、淡水漁人碼頭,也分別設立數百個旋轉椅,不僅能看南灘上的比基尼辣妹在戲水,按個按鈕,又可以180度旋轉,看著南洋風光;在淡水更方便,同時看著賣阿給的攤販風情,肚子餓了能直接叫老板外送幾碗,完全沒有攜帶外食的困擾,椅子轉半圈又可遠眺河對岸的八里,天氣晴朗更可直接看到林懷民的雲門舞集在排練,省了請表演團體的經費。

希望這些創舉能讓全世界知道,我們極富創意的把人文結合自然,自然融入人文中 :

來台灣看自然風景是不需要走動流汗,可以如同看電影舞台劇表演時坐著,環球影城那些設施都遜掉了,他們看的是電影佈景,我們看的可是大自然;來台灣看藝術表演是能享受天地合一的臨場感的,不僅能享受大山大海包圍的真實立體3D感,還能體驗日曬雨淋風沙撲臉的土地況味,觀眾不再只能從電影螢幕欣賞碧娜鮑許的3D紀錄片Pina了,因為政府為我們把觀眾席拉出戶外,與自然共舞。

大家也請放寬心,停止抨擊賴聲川導演,當初的2億夢想家只是練習,練習難免會失敗,請再給他一次機會戴罪立功,用30億作一場真正的大夢,也就是按照他的說法:表演內容除類似百老匯音樂劇演出型態外,另會邀國內外歌舞劇和音樂劇等表演團體演出。依照小弟不才的解讀,他是要把國外表演團體邀來舞台上,表演的同時按個鈕,把觀眾旋轉180度,面向太平洋,讓表演者直接感受到,再怎麼用力揮汗演出,終究是比不過台灣的壯闊自然美景,這種迂迴式、間接打擊國外表演團體的用心,是值得觀眾的肯定。所以我很想在這裡呼籲,大家不要再幹譙官員和賴導了,他們站在不同的視野,看到的都是我們平凡人看不到的!

你可能會有疑問,那我是怎麼看到的?只能難為情的告訴你,我是坐在書桌前的旋轉椅上,閉上眼睛180度轉了半圈後,頭有點暈而幻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