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攝影.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攝影. Show all posts

Monday, February 02, 2015

個人攝影史的巔峰



就在昨天,我小小的個人攝影史上有個新的高點,實在很難用隻字片語形容這種感覺,就容許我難得炫耀一下好了!

一直以來都不覺得自己會拍照,也沒受過任何專業訓練,剛去英國後從手機開始隨拍練習,再接觸了單眼相機,對於鏡頭和器材仍停留在十分初階的認識,手邊更負擔不起昂貴的器材,但自從看了李屏賓的紀錄片《乘著光影去旅行》,賓哥在片中說:「要懂攝影就要先懂光」,當下我似乎有點被點醒某個穴道,這麼簡單的道理我幾年前才懂,於是後來我拍照前都會仔細觀察光影,不拍照時也會留心;觀賞好的攝影作品時,除了構圖,光源和光的質感也成為觀摩學習的重點。

很自然的接觸之後,慢慢覺得攝影的學問真是無窮無盡,很多規則被某個神人推翻後,又會成為新的規則,例如以前大家都說不要逆光拍,聽說杜可風大概某天喝醉後開工,猛對著光源拍,後來因為《重慶森林》等片子的風格深受眾人喜愛,逆光攝影又成為風潮。

後來自己開始拍片,因沒錢找攝影師,只好自己掌鏡,拍得大多是紀錄片,對攝影的要求沒那麼高,也就過得去,直到和英國業界的專業攝影師合作後,我才發現自己的攝影能力,離專業兩個字有如愛丁堡到台東那麼遠,自此認定我專心寫劇本就好,雖還是會忍不住手癢,胡亂拍點什麼。

前陣子,我開始在instagram上追蹤些世界最頂尖的電影攝影師(cinematographer),有拍過《冰原之心》的Reed Morano;有綽號「Chivo」的墨西哥攝影大師Emmanuel Lubezki,他拍過震驚八方的《人類之子》、《永生樹》、得到奧斯卡最佳攝影的《地心引力》,還有今年極有可能再次登頂的《鳥人》;還有同是墨西哥籍的Rodrigo Prieto,他拍過《愛情像母狗》、《21克》、《斷背山》、《色戒》、《最後的美麗》、《火線交錯》、《破碎的擁抱》、《華爾街之狼》,還有現在台灣開拍的《沈默》,光寫這些經歷我就已經趴在地上五體投地,再看他們這些神人的instagram作品,會覺得自己簡直沒有資格拿起相機。

就在昨晚,我按了Rodrigo Prieto最新一張疑似在北投硫磺溫泉照片的讚,後來就去吃晚餐,沒過多久吃完飯,我的instagram也收到一個讚,仔細看覺得這帳號眼熟,點過去才發現竟然是Rodrigo Prieto!哇賽!那個拍過《愛情像母狗》《21克》《斷背山》《色戒》、《最後的美麗》、《火線交錯》、《破碎的擁抱》、《華爾街之狼》的攝影師本人看過我的照片,還按了讚!之於他可能只是隨手之勞,之於我這種剛起步的攝影愛好者,絕對是莫大的鼓舞。也許他在台灣拍片覺得有義務鼓勵一下當地獨立電影工作者,但這無心的肯定,讓我更相信自己必須堅持創作這條路!

雖然我到現在還是深深懷疑,他是因為喝醉而不小心手滑按到的可能性比較高就是了。


註:

他們的instagram

Reed Morano

Emmanuel Lubezki

Rodrigo Prieto




Sunday, November 16, 2014

靜靜凝視《薩爾加多的凝視》(The Salt of the Earth)



金馬影展至今看了不下二十部片,非得推薦必看不可的只有一部,文溫德斯拍的紀錄片《薩爾加多的凝視》(The Salt of the Earth)。觀影已五天,仍時不時會想到片中的一些畫面,幾乎想不起有哪部電影曾帶給我這般力道與餘韻。慚愧的是,看片之前我對片中主角,紀實攝影大師薩爾加多(Sebastião Salgado)所知甚少,排場次表時,被片名吸引,發現是文溫德斯導演,二話不說排進片單。

觀影初始就被文溫德斯對攝影師的定義給深深吸引,「以光影繪畫寫作的人」溫德斯在旁白中緩緩堅定的語氣,畫面上薩爾加多那平和安詳的臉龐,透過相機觀景窗,看著周遭的世界,透過他的眼睛,我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原籍巴西的薩爾加多,在巴黎完成經濟學碩士後,發覺自己喜愛按快門勝於按計算機,便決定用雙腳跨出天涯,探訪推動世界經濟體系運作下,背後的光明與暗角,他親身走過世界上最荒蕪的彼端,北極圈、亞馬遜河、非洲大陸、撒哈拉沙漠、婆羅洲等,報導過沙漠的大旱荒;見證過盧安達大屠殺,與被追殺至叢林的幾萬難民貼身求生,屍體遍佈身旁,看著人性在墮落至瘋狂之境,在片中他受訪的談話頭(talking head)畫面,與自己的攝影作品溶接(dissolve)在一起,他回憶時的語氣與平靜臉龐,如從地獄歷劫歸來的智者,看盡世事,彷彿再沒有任何風浪能驚動他的靈魂。

他的視野宏觀,攝影計畫都用上最大的命題,如其勞工圖(Workers),試圖用數年光陰紀錄全球勞工的遷徙面貌,他曾在巴西的金礦區,捕捉到五萬人齊身挖著沙石,期許自己肩上的一袋土石,藏著黃金的份量,後工業革命,已少見如此原始又大規模的勞動場域,鏡頭外他悠悠說著那些掏金者都非奴隸,身份可能是學生教師勞工等,此時此刻,他們卻也都是,財富的奴隸。

不過在資本主義社會,有誰不是呢?

勞工圖(Workers)系列,還包括了在九零年代初,波斯灣戰後,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消防員,前往科威特撲救被伊拉克政權棄守科威特後,點燃的幾百座油田。熊熊烈火在四周地表遍野燃燒的畫面,唯有人間煉獄堪可形容,消防員身上裹著厚厚的原油,背後的火海與煙硝,在薩爾加多詩意的構圖下,形成超寫實的視覺震撼。

有別於薩爾加多在紀錄片不時闡述的人道精神,我在他作品看見的,更多是對於藝術性的追求,光影與構圖的完美平衡,如布列松提倡的,那被奉為金科玉律的「決定性瞬間」。薩爾加多離被攝者很近,但他不見得站在他們的立場為其發聲,他有著不廉價的同情,但那些同情與觀察,最終都服膺於他的攝影理念之下,他看見是因為想看見,紀實攝影這四個字,他顯然把攝影擺在紀實前面。許多評論家認為,他的作品實則在消費苦難者,藉此成就自己的藝術與美感;甚或有人批評他歌頌鏡頭下的受難者,將其英雄浪漫化,而不點出貧窮飢荒底下,真實結構性的問題:西方勢力體制對第三世界的剝削。

也許是身為紀實攝影家,名滿天下成為另一種形式的文化名流,與本身作品講述苦難與人道精神相抵觸的矛盾性,總會激發出無可避免的質疑,但這一切仍無法抹滅薩爾加多親身踏遍世界,所留下其見證的價值,只是那些見證恰好以攝影的形式被看見而已。如同這部紀錄片用類似的觀點來看待薩爾加多的攝影歷程,未帶著批判眼光,就是靜靜的凝視,這個攝影家,這個人。

片中的兩個亮點,也是文溫德斯試圖把這部紀錄片推上更高層次的企圖之所在,便是邀請薩爾加多的兒子一同紀錄他的父親,為影片增添一層「在兒子成長中缺席的,那偉大的攝影家父親在兒子眼中的模樣」,他們三人踏上北極圈之旅,欲捕捉海象的遷徙樣貌,在一頭北極熊的干擾下,他們必須如釣魚般耐心靜候攝影的時機,也得用打游擊戰的姿態,在地上俯伏滾動,以免驚動鏡頭下的「獵物」,這些供給觀眾窺見父子兩人的互動,以及兒子鏡頭中父親工作的模樣,多了衝鋒陷陣之外,攝影英雄檯面下的家庭脈絡,篇幅雖少,既遠又近。

其二為講述薩爾加多的故鄉巴西鄉野,他從小生長之處本為父親經營的農莊,後逐漸凋零成草木死寂的荒谷,薩爾加多與妻子不情願的繼承這片荒土,妻子神來一筆的瘋狂念頭:大規模重新造林(reforestation)。夫妻倆所幸種上數百萬株樹苗,花了幾年時間把荒谷恢復成雨林。這等奇蹟讓他在之前攝影歷程中對人性失去的信仰後,再度找到樂觀的理由,也就是自然的力量。這也引領他展開下一個攝影宏圖大計:創世紀(Genesis),他花了八年時光,三十多趟極地旅程,探訪世界邊陲,把對人類社會的關注,轉向更大的題目,地球。已耳順之年的攝影家,穿梭在亞馬遜叢林,在冰雪極北,在荒島之南,與外界隔絕的少數民族接觸,跟著他們用弓箭打獵,用原始方式過活;在世界的角落用大廣角紀錄無人之境的靜謐廣闊;在大地之下觀看河川與山礫的肌理;在海洋之上與鯨魚共航。

觀看途中,觀眾席啜泣之聲不曾停息,片尾全場響起自發性的掌聲,跑字幕時,九成的觀眾靜靜看著流動的工作人員名單,不願離去,名單跑完,又響起一陣掌聲,看過這麼多影展,未見過無幕後QA,觀眾還自發性鼓掌兩次的,可以感覺到現場氣氛凝結,觀眾是真心被打動的。

現在回想,仍無法用隻字片語明說,動人之處究竟是紀錄片本身,或薩爾加多的其人其行,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我在他眼中看到兩種不同的世界,一種本來就已經存在,但我以為我知道,文明之外的地方,有人稱作大自然;另一種是後來才存在,我也以為我知道,那個叫做文明的現代社會。透過薩爾加多的攝影,他的親身造訪,他的眼睛,我看到了很多我自以為知道卻其實一點都不知道的東西。除此之外,最讓我感動的是他的眼神,淡淡幽幽,明眸中散發著光亮,用最通透的心,談著最黑暗的事。

那種發自內心、深自靈魂的力量,足以匹配「凝視」(gaze)這個過於幽邃的字眼。




Sunday, June 13, 2010

The window of soul



In my mind, photography is viewed as a means to an end, rather than an end in itself.
It is a path to self-expression.



What I reckon more crucial in terms of self-expression is truth rather than fact.
Fact is not as tricky as truth due to its objectivity.

Though truth is objective as well.


More or less, truth is something we are unwilling to face even if we know its existence is a fact. Eyes leak out the information that we are used to ignoring when we focus on the thing so-called fact. Are you still sure that you are truly seeing?

Truth never hides, it just seems to be invisible when you are not employing your soul to s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