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31, 2015

絕世鼓王的成長代價《Whiplash進擊的鼓手》


剛看完《Whiplash 進擊的鼓手》當下,心靈像是那面被猛烈敲打後的鼓皮,仍微微顫抖,絲毫不見平息。全片107分鐘,沒有一秒是令人出神的,這種入戲到底的感覺很久沒有了,特別是看多了藝術片,套用大陸的說法,看習慣「裝逼電影」,會誤以為人生總是沒太多高潮迭起,一切都是淡淡的、感傷的、是長鏡頭或蒙太奇的。強烈又合理的劇情張力已經成為某種奢侈品,像沒有任何微整型過的韓國美女一樣,可遇不可求。

《Whiplash 進擊的鼓手》便像是那無法被言語翻譯的驚喜,讓人們在觀影後紛紛啞然失語,並在心頭冒出煙硝四散的千愁萬緒。

故事很簡單,一個想成為偉大爵士鼓手的音樂學院學生Andrew,執著追求鼓技的完美,是幸也是不幸的,遇上嚴厲至極,甚至有點殘暴獨裁傾向的指導教師Fletcher。兩人宛如SM似的願打願挨,折磨著彼此的極限,為的無非就是藝術上的卓越非凡。

片子本身有許多亮點,特別是鏡頭語言的運用,非常精煉直接。如第一場戲中那個長廊上的推軌長鏡頭,讓我們緩緩接近Andrew獨自練習打鼓的畫面,也彷彿開門見山走入他的音樂世界,然後第二個鏡頭我們就會發現,原來走進去的視角不屬於我們,而是Fletcher走進房間的主觀鏡頭,Andrew停止打鼓說了句「sorry」,但站在門邊暗處的Fletcher回他說「stay」,接著往前走一步到有打光的地方,於是我們透過Andrew的眼睛,看見Fletcher那充滿皺摺、不怒而威的臉龐,他的表情讓我想到瘂弦的名言,「我能夠聞到天才的香味」。簡單的兩個鏡頭對跳,就已經介紹完兩個角色的關係,乍似被天才香味吸引前來的Fletcher,像鬼魅一般,來去無蹤,最後導演還小耍了一下遺留夾客的幽默伏筆,讓我們看到徒弟的在乎與師父的不在乎,這場戲不過兩分多鐘,宛如爵士鼓的前奏準備,觀眾卻早已入戲。

再來是剪接上,因片子本身充滿音樂性的故事設定,畫面節奏配合著落槌鼓點,有種韻律感,大量的微距特寫,也讓視覺上充滿變化;而細碎明快的鏡頭長度,彷彿橫跨全音符到六十四分音符一般,長長短短,短短長長,恰如其分,各自美麗。節奏感也許是這部片子之於剪接上,最成功出彩的地方,應該歸功導演Damien Chazelle少年時學音樂的經驗,以及對鏡頭語言運用的清晰思路吧!

整部電影最大的亮點,是角色的塑造。一心一意要追求卓越的青春鼓手Andrew,寧願放棄身為大學生最美好的一切元素:社交和戀愛等。願用所有的心力刻苦練習,只為了成為下一個爵士傳奇,這種幾近偏執的人格特質,非常有感染力,特別是對於人生中曾經或正在追求某種成就的人來說,十分能感同身受。觀看特寫鏡頭中Andrew竭盡全力擊鼓的表情,那種燃燒生命式的,即使出了車禍也要死命趕到現場演奏的執著,縱然手指過度摩擦而血濺音鈸,也忍痛繼續的堅持,那種非常非常非常想要的企圖心,著實讓人相見自拙,同時也鼓動人心。

最閃耀的存在,當屬飾演變態老師Fletcher的J.K. Simmons了。他舉手投足散發著一股不寒而慄的氣場,加上遠比當兵時幹訓班長有創意的連珠炮式粗口,讓整部戲脫離了勵志層面,朝向詭異的驚悚類型片靠攏,劇本上的衝突與張力,幾乎都是由這個亦正亦邪的角色開始推動,而J.K. Simmons的詮釋幾乎可說是無懈可擊,幾乎看不到缺點,大約在片尾高潮演奏那場戲,那充滿心境轉折的表情特寫,以及他那徹底融入音樂而出魔的眼神一使出來,奧斯卡最佳男配的獎座便十之八九震懾在他的淫威之下了。

無論片中描寫的師徒關係有著如何扭曲變態的不人性樣貌,無非是為了拋出那千古不變的哉問「成功是什麼?」,是轟轟烈烈與眾不同的被人們記得?還是輕輕淡淡循規蹈矩的平凡度日?這關於價值觀的選擇,答案各自繽紛在每個人的心中,不過在那之前,成為傳奇的旅程註定不會平穩妥貼,難走的那條路上,人不見得少;但少人走的路,勢必難行。這也是為何許多人在得獎以及獲得肯定後的獎台上,總是哽咽難語,泣然淚下,他們為之激動的也許不盡是未來的飛黃騰達,可能更多是來時路上的痛苦掙扎,以及無人知曉的絕望心酸。那些都是由很多很多很多的努力,以及很想很想很想要的決心,一點一滴在成長與幻滅之間,在得失交替之間,累積出的體會。

Andrew漸漸的懂,Fletcher早已懂了,他們其實是同一種人。也因此會在片尾針鋒相對之際,在互相摧毀彼此之後,藉由對完美的追求中找到了共同的頻率,那種亦敵亦友的矛盾,把整部片推上一個情緒飽滿張力的極限。我不由得想到一首名為《青春鼓王》的歌:

我是個爵士鼓手
一個發了瘋的鼓手
閃電般的聲音
發出了雷霆怒吼
我是個爵士鼓手
一個瘋又狂的鼓手
忘掉一切怨仇
唱出我生存的自由

就像李安導演說過的,「真正想拍電影的人是不需要別人鼓勵的,無論如何他就是會拍出來」,這話似乎和片中Fletcher的「the two most harmful word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are 'good job'」不謀而合,真正想要成功的人,是攔也攔不住,是死也不會放棄的,有別於往常的勵志片,最後都有個春風化雨的溫暖結局,這片在勵志的前提上,有個扭曲的新意:假如成功的真實樣貌是不擇手段的黑暗底心,那人生還算成功嗎?

人生中所有事情其實都是有代價的,你得到了什麼,也相對會犧牲了什麼,其實很公平,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要得到什麼,也願意付出什麼樣的代價,然後在幻滅到來之前,試圖累積成長,讓自己變得無比強大。即使如此,在功成名就的陰影之下,人性中的美好良善,是否值得被拿來與魔鬼交易,就此被犧牲了呢?畢竟除了自己,沒人真的會在乎那些灑在鼓皮上的鮮血汗水,他們只想聽到美妙的音樂,如此而已。

相信這也是成為絕世鼓王路上,被人記得且留名青史之前,最殘酷的成長代價。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哇!你寫的影評好細膩唷,我收穫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