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29, 2010

真實的自己?

我一直沒有刻意經營自己,但有了部落格,又讓自己看似被某種力量推動著,加上書寫這件事是公開的,不知不覺,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自己是被默默經營著的,被文字,也被自我或他人的期待,捏塑成某種模樣。那麼這種模樣是否為真實的我呢?

我會說是,也不完全是。

問題出在問題本身。有人能定義什麼是真實的自己嗎?思緒不像妝點蛋糕的奶油,擠出來依舊是奶油,人的想法會變,奶油不會變(頂多變質而已,但不可能變成芥末)。隨著時間拉長,一個人可以從很喜歡這個世界,變成很不喜歡這個世界;也可能從很愛你,變成很不愛你;更可以從不婚族,變成3個孩子的爸;更別提可以從共產黨員,變成國民黨員。所以我一直記得金城武說過,最討厭接受訪問時別人問他嗜好是什麼。因為幾年前喜歡的東西或事情,現在可能已經不是那樣了,報紙雜誌卻會永遠刊著,幾年後有人再問他一樣的問題,答案可能完全不同,但你能說他當初說謊嗎?

這方面我很像金城武。(我隻字未提長相喔!別寫信罵我。)

於是「什麼是真實的自己?」這問題本身就有問題。譬如演員,在不同的戲,演不同的角色,可能前幾天是個民族英雄,明天就變成連環殺人犯,最好的演員,最好能夠變成角色裡那個人,這叫入戲,在鏡頭運轉的那幾秒,梁朝偉的內心世界,和漢奸易先生的,沒什麼不同。不過人們不會把那幾秒當真,還會說,演戲和真實人生是不同的。不過,真的有那麼不同嗎?有人不曾逢場作戲過嗎?有人無時無刻都在傳達內心真正的想法嗎?

會議報告的時候,面試的時候,必須裝作很行的這些時候,某種程度,與演戲似乎沒有太大不同。差別在於你是在演自己,不是演別人,但那個自己又像方法演技一樣,分很多層次:曾經的自己、理想中的自己,別人眼中的自己,等等。面對不同的人,可能也會釋放出不同的自己,好比父母眼中的你,和同學、同事或情人眼中的你,是同個你嗎?

實在很難講。

於是回到我自己身上,部落格裡由文字拼貼成的我,可能不完全是平常和朋友打屁聊天的那個我;也可能不是父母長輩眼中安靜不語的我;因為很多想講的話,並非有適當的時機、適當的場合、適當的對象可以訴說,可能有人可以不管以上的條件,毫無保留的釋放自己,呈現相同的模樣,但我不行,我需要找到一些介質,用相對晦澀的方式,表達自己想講的東西,幸好這種行為被賦予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創作。所以透過文字認識我,可能會比對談更能了解我,也或許相反,取決於你想要認識哪種層面的我。如同正在上的一堂課Constructing Reality(建構真實),把Reality解析為兩個層面:Fact(事實)和Truth(真理)。

事實只有一種,如地球繞著太陽轉、一加一等於二、你有一個孩子,沒有反駁辯論的空間。不過真理就不只一種,取決於觀點與角度,譬如教宗覺得不能用保險套,用了,違背上帝的旨意,但學校健康教育說要用,不用,違背老師的旨意。以上兩種觀點都是真實的,卻屬於不同人的真理。對錯在於相信那種觀點,哪種角度。你可能得罪了老師,卻被上帝眷顧,反之亦然。於是真理建構在「相信」的基礎上:你相信什麼事實,什麼就是你的真理。

事實不會變,但真理會隨著觀點而變,那麼在兩者之上的真實,就非僅一種面貌而已了。所以再問一次那個不是真實問題的問題:什麼是真實的你,或我?答案可能有很多種,也可能只有一種。就像金城武以前喜歡吃鳳梨罐頭,現在喜歡打電動;你以前喜歡林青霞,現在喜歡瑤瑤;我以前喜歡泡妞,現在還是喜歡泡妞。不論世界怎麼變,蔡依林的胸圍怎麼變,蔡依林還是蔡依林,金城武還是金城武。無論經營與否,只要繼續「相信」自己。

你就還是你,而我,還是那個我。


註:最近偉大的教宗改口,在某些情況下,可以用保險套喔!

哈利路亞!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你就還是你,而我,還是那個我。”
写得真是他对了!赞 (:

neunzehn said...

蠻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