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23, 2009
自己的渺小與巨大
--
寫於2008,10月,愛丁堡。
--
今天在圖書館待了一會,算是第一次正式去借書(其實不是書而是電影)。那種被整面整面書牆包圍的熟悉感覺又回來了,像是很久沒吃到的一道家鄉菜,無論相隔多久,一嚐到總是會把當時的氛圍原封不動的,搬移回腦中。我站在整面厚實如大英字典的書牆前,即使沒仔細探索眼前書本的書名,仍會有股知識如浩海的感動。
我知道我感動的受詞都有點奇怪。
但站在一所堪稱名校的大學圖書館中,自然能體會那種磅礡的氣勢,那是由紮紮實實排列整齊、名目詳細的古書新書所羅列而成,你知道自己不虛此行,你同時也想與這些知識對話,但此刻你更知道,自己有多渺小。
看著裡頭川流不息的人群,不知道是愛大的人太多;還是喜愛讀書的人太多;抑或是學校規定的功課太多,讓學生不得不如此頻繁的魚貫入圖書館。書桌被苦讀、苦思、手稿亂塗筆記的人們占領,人人神情專注,即使出神發呆都像在思考般的嚴肅;討論間滿是圍成一圈圈的人們,像漣漪似的,藉由討論把個人思想迅速擴散,我彷彿看得見在桌子中間空氣裡的那些對話,是一種關於意見交換的熱烈和執著;電腦區裡,畫面更是機械化的充滿一致性,人人手裡一隻滑鼠,目不轉睛的直視螢幕或者桌上的筆記,個個的表情都呈現一種急切的追尋狀態。我在這樣的氣氛中,很難不想趕緊找些知識塞進腦袋,這是一種傳染病,身在其中,思緒沒有理由置身其外。
我也想變那樣,認真而執著,並永遠不剝下求知若渴的神情。
(an insatiable hunger for knowledge)
環境能夠改變一個人,我想這句話是真的,但首先應該先有敞開的心房、對世界好奇的熱情、以及某些自己認知底下的執著態度。
我很慶幸當初自己做了留學的決定,即使往後的效應仍無法預知的僅有淺薄的成份,但至少我學會了怎麼面對真實的自己、怎麼應付自己赤裸裸的窘境、怎麼讓自己變得勇敢堅強、怎麼突破尷尬的場景,即使這些看似虛幻的能力,不會在履歷表中、成績單上、老師的評語裡出現,但確實得把自己丟到一個全然不同的環境裡,才能夠以較客觀的眼睛審視自己,即使這一切的代價是必須承受很多很多的孤單、很多很多的冷眼旁觀、很多很多的衝擊,以及很多很多的壓力。
除此之外,我覺得我獲得的更多。
在這裡會遇到很多不可思議且充滿思想的人,無論談話有多深入或粗淺,無論場景有多輕鬆或嚴肅。在這裡我會瞭解自己已經進入一種最澄澈的狀態,我的思考能夠較完整的被表達出來、對方的訊息我也能夠清楚全面的理解。我想表達我一直想表達的;同時我也的確能表達我想表達的。我站在圖書館裡,被各種語言、完整龐大的書冊包圍,我雖然感到自己渺小。
但內心的勇氣與感動,卻巨大的不成比例。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