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05, 2009

淺談村上春樹小說中「都市的感受性」

今天讀到一篇1980年代左右的關於村上春樹小說的評論,除了精準剖析其小說的特性之外,也帶點預言的色彩。「都市的感受性」是此文的標題,同時也概括了村上小說的風格走向,簡單的說,村上春樹的小說在寫都市、也在描繪一種感受。你可以說是虛無或者孤獨,那是大部分人的解讀,也是許多評論家或讀者將其小說套用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

在這裡我不想多做一篇評論,只想用自己讀後的感受來感受這篇文章帶給我的效應。

裡頭有句話帶給我很大的衝擊:「現代社會已經朝向一種情報圈極大化,而生活圈極小化的方式在演變。」這是二十多年前的評論句子,卻像是一句先知的預言般敲擊我的認知。當時並沒有普遍的網路以及手機,但生活在都市的人已經逐漸擁有超過自己生活圈之外能想像的資訊量。當「伊拉克戰爭」以及「麥當勞套餐的廣告」並列在報紙的同一版面時,這種不對稱的對稱,就像是卡夫卡當年在日記裡若無其事的寫下「德國進攻俄國」、「下午去游泳」如此這般世界大事與個人小事的相提並論。

因此,當都市人對於資訊的感受性變得如此無謂時,生活的真實感就會越來越稀薄,都市人也漸漸失去與他人或事物直接接觸的經驗,只能從資訊式的消費得到一些代理性的體驗。如今當道的「宅」世代,似乎就是從八○年代孵養出來的。村上春樹的小說顯然攔截到此時代脈動的走向,於是隨著起舞、被餵養壯大,同時開創了一種新的文體甚至說是風格。有人說是用商品堆砌起來的商標文學,也有人說是抽象對話的做作獨白,怎麼稱呼都行、也都對,至少他描繪出一種真實的時代輪廓,現今社會的集體淺意識認同。

除此之外,我還深深被村上春樹的「二重構造」給震撼著,也就是將兩個看似完全無關的事物結合在一起,或做形容或做事物本身的存在於小說之中,譬如「太陽非常小,像從外野看本壘上放著的一個橘子一樣小。」或是「像成績單上整排都是A的女生常有的那種笑法」,太陽與橘子、女生的笑與成績單,兩種截然不同東西的拼湊。此種看似乖離的手法背後隱藏著某種漫無所謂的態度,一如他小說的主角慣有的模樣,近乎用一種裝作樂在其中的表情來生活著,可以說對任何事物都不關心、不在乎,但有時又為了一些看似無謂的小事而執著,譬如「失落的彈珠玩具」中,為了找一部失落的彈珠玩具臺而歷經千辛萬苦,譬如「發條鳥年代記」中,為了找一隻離家出走的貓而在自家後巷攪和。

小說的主角像是史奴比,只關心自己的世界、只喜歡躺在自己的狗屋上睡覺或者看天空。偶而會興起異於常人的堅持,做些旁人眼中的瑣碎小事,偏偏讀者總是會被那些無謂細節給吸引。這是否暗示了都市生活的真實性逐漸在流失呢?人們亦步亦趨得朝生活的抽象層面靠攏而不自知,也等同指涉出生活圈的窄化,抽象的生活、概念都能夠取代外頭世界真實發生的事件;消費帶來的感受或是對於商標的崇拜也都能轉變成心情的感受,倒是真實發生的新聞事件如「遊覽車墜入山谷,20人死傷」只能代表一則新聞標題、一個超連結而已,所帶來的衝擊可能不及「Sogo週年慶,所有商品下殺5折」這條廣告來得猛烈吧。

於是閱讀村上春樹的小說時,讀者常常能夠從中得到抽象式的慰藉,或是對於都市生活的投射移情,你會覺得自己就是書中的主角,此刻他感受到的與你感受到的,並沒有什麼不同。甚而從村上式的數字描述中享受置身於精準的抽象感受,如雙胞胎女孩的名字叫做二○八與二○九。數字本該是精準的化身,但被如此挪移一番就又抽象無比,更氣人的是,他還樂此不疲的把該具體的人事物像打標籤的方式標上一連串的數字。

「我養了一匹老貓,一天抽40支煙,有三套西裝,六條領帶,還有五百張退流行的唱片。」

我不確定村上春樹的小說是否會退流行,但可以確定的是,當整個時代就像是小說家手中拉動釣線的小丑木偶時,輕微的一拉一扯,即使百般不情願,手還是會無可奈何的舉起來的。


3 comments:

Jarvis said...

寫的很棒~
最近也想重新讀讀村上

另外想請問你是在哪讀到的評論?

林佑學 said...

是在一本非常老舊的村上小說原版裡讀到,寫在序中。我已經忘了是哪本,因
為這篇文章是我2年前寫的,印象中是個
日本評論家。

Spancer said...

剛剛因為搜尋「今天的天氣好嗎」 意外的發現這個Blog

很喜歡村上春樹也很喜歡你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