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10, 2011

交談

圖:巴爾札克

有時我對我們的所作所為感到矛盾,因為我們在說服人們「他們還不夠完美」,我們所宣傳的物質主義,到頭來反而最不能給予人們快樂。人沒有十全十美,其實人什麼都沒有,有的僅是經歷和回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是最重要的。
-Tom Ford

Tom Ford的這段真情告白,某種程度上,也像在賞給那些沉迷物質主義的人們,一記耳光。有時候我不免感嘆,大家口中的成功、義務與責任什麼的,不都只是換句話說而已,真正背後的名字只有一個:欲望。也就是錢。其他加油添醋的,都是好聽的、被合理化的說法而已。當然人不能沒有錢,否則一切其他後續的可能都免談,但人更不能沒有回憶。

不久前讀過一本書,討論Identity & Intimacy,裡頭說,一個人的身份(identity),其實就是一連串的個人歷史(personal history),要剝奪一個人的身份,最根本的方法不是殺了他,而是徹底抹滅其他人對他的回憶。

如何建立與他人之間的回憶呢?最根本的方法是互動,最原始的是肢體與表情,再來就是交談(conversation),這裡指的是廣義,言語和文字上的交談。可以這麼說,創造回憶的基本單位就是交談,現在有了網路,可能性又更多。其中最讓我著迷的,卻是夏宇形容過的那種。

『聽說住在北極的人們,他們交談的方式是這樣的:他們誰也聽不到誰,因為漫天漫地淹過來的風雪,他們只好把彼此凍成雪塊的聲音帶回去,開一盆爐火,慢慢的烤來聽。』

多麼緩慢且浪漫的方式。

不過有了Facebook之後,很少人有這樣的閒情逸致(其實應該說,有了手機之後),看著inbox message裡上一則訊息寄發時間,標明著17 hours ago,就足夠令人失去耐心而痛罵了,更別提現代懂得用木材生火的人,大概比樂透頭獎幸運兒還少吧!

慶幸的是,網路即使讓交談變得急促且短,卻也仍小規模的保留一些類似老上海租界的那種三不管地帶。提供那些還在寫長篇大論雜文、各類評論、小說的人,有個秘密交談的園地。有點像是巴黎拉雪茲墓園一樣,不曾人潮眾多,但始終能在巴爾札克、普魯斯特與王爾德的墓碑前,看到零星前來致意的讀者。按照夏宇的說法,讀者手上仍握著留有微弱手溫的冰塊,準備留在墓碑前,任其慢慢融化,讓心愛的作家們,緩慢而安靜的聽。

也就在此刻,那些被懷念的身影,在交談的進行中,在冰塊消失前,卻逐漸清晰了起來。





2 comments:

melissakao said...

很有趣的觀點
人們所說的一言一語(discourse)都是一種身分的認同(identity)
剛好手上在寫的論文是探討認同identity跟回憶collective memory的關係
而人們如何去記得和遺忘這些回憶,其實也都有脈絡可尋,也是一種認同

海綿飽飽 said...

"其實人什麼都沒有,有的僅是經歷和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