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東京.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東京. Show all posts

Saturday, June 26, 2010

路人在東京

在台北,路人這個辭彙常帶著貶多於褒的意涵,甚至過份點的網友在批評一個人的長相時常會不自覺說出,『這個女的不正,那個男的好宅,比較像路人』,之類的形容。在台灣被稱為路人,就應該對自己外表有所警惕,是否我今天髮型太普通,還是眼妝不自然,諸如此類。

其實路人沒有錯,問題出在台灣沒有過度重視外表的風氣。

我在東京街頭的第一個晚上,從池袋車站東口三十五號出口往飯店走的途中,正面和大批日本所謂的路人正面衝突,那迎面而來的衝擊像是一記記重拳擊在我眼睛上,當下有種被車撞過的呆滯感。每個人都恰如其分的被裹在那無懈可擊的衣服裡頭,衣服裡頭的人,似乎沒有那麼重要了,透過那些得體的妝扮修飾補拙,日本的路人絕對不是普通的路人,甚至賦予路人這個名詞全新的形象。

就我觀察到的,女生普遍都穿著有根的長靴,奇怪的是膝蓋以上到鼠蹊間的大腿這部份是最常外露的,即使攝氏8度仍可看見處處露大腿且神態自若的辣妹們。高中女生呢,聽說是學校仍很嚴厲的為了鍛鍊女學生的意志力,所以規定冬季制服仍然須穿著短裙,雖然我覺得以上是校長耍變態的藉口。

一般OL基本配件都是一件長大衣,剪裁比較合身,在腰身的部份很明顯的十分講究,以致於整體偏瘦的女生都能看起來更為修長,且長大衣具有架起整體精神的作用,配合日本興盛的髮型技術,大致上都能顯得身軀苗條且優雅,從我日本友人描述的作息看來,日本人早起化妝已經是種習慣。七點上班,五點就會起床梳洗化妝,男生抓個髮型也許就要配合吹風機仔細的吹出個型,接著再用髮臘抓出層次,女生對於眼妝的部份是非常強調的,雖然煙燻眼妝已經不算主流,但在眼影的深度上仍然沒有絲毫的放鬆。還有很多所謂的腮紅出現,也許在寒冷的溫度下,原本膚色就偏白的日本女生為了不讓乾燥的空氣讓皮膚看起來慘白,多少都會塗些類似腮紅的粉底,讓臉色紅潤而好看又自然。

而讓日本女生和台灣女生產生最大差異的除了髮型及化妝技術之外,大概就是配件的運用吧,其實台灣的配件實在不豐富,類似帽子包包或是銀飾手環項鍊的概念,實在遠遠遜於日本之後,即使有不錯的款式,也大部分從日本進口。我在原宿巷子裡隨意的亂逛時,幾乎三步一家質感挺好的店,裡頭的衣服價錢卻又不及台灣同質感的牌子,簡直可以說是物超所值。

東京的高物價大概都反應在吃、住和交通上,衣服的物價水準實在是讓人很熱血。尤其適逢一月中左右的大特價,各大百貨公司都祭出五折左右的折扣水準,簡直讓我們血拼的外國人殺紅了眼。

我在隨處可見的
COMME CA STORE,忘了是新宿還是台場的,挖到一件合身剪裁的獵裝上衣,看著原價被劃掉改成¥2080時我還不敢相信,這折合台幣才600元的外套無論在剪裁以及布料選擇上都不像是只值這些錢,換作在台灣,一件這等級的外套大約都要至少五千以上的要價,運氣好的是尺寸各只剩一件,我一直到付帳前都不太敢相信真的只值600元,付完帳拿到衣服後我像是如獲至寶的模樣,讓店員不解的一同跟著我笑,如此這般親切的物價讓我有種彷彿在泰國的感覺。

也許東京的路人們就是在這種充滿設計感的生活氛圍下,讓打扮成為不只是一種額外的裝束性,更明確一點的說,應該是種習慣了!關乎到文化差異認知方面,日本人讓自己看起來乾淨整齊是基於尊重他人也代表自己重視對方,在習慣尊重來尊重去的日式客套禮節裡,過度的包裝以及對於外人的慎重態度,確實反映在服裝外表上。

至於台灣呢,倒是不能妄自菲薄。

我們少了那些過於華麗的裝扮,雖然面子似乎不太掛的住,但裡子卻可是大勝利!畢竟在東京過了七天外出需精心打扮的生活後,回到台灣似乎有種徹底放鬆的愉快感,當著不必抓髮蠟且可以穿拖鞋睡衣還抖腳說著:「安內就送耶ㄋㄟ。」的台灣人,其實是最幸福的。

【此文寫於2007.02】


大阪印象

趁著工作的一點點小空檔,去了大阪四天,這是四個月後再度來到日本,間隔很短差異卻很大。之前在東京我最常從事的活動就是逛街,這次在大阪雖然我同樣的逛著街,心境和感受卻極端不同。首先日本的關東與關西有著非比尋常的風情,這讓我想到許許多多左與右的對比關係。

東京和大阪是日本前兩大都市,地理位置上有東和西的分別,兩個都市的關係甚是敵對,有種水火不容的分歧感。東京所在的關東人自視甚高,掌控日本政經命脈,重視品味以及十足的雅痞都會感,歷史包袱不像關西地區般沈重,於是在外來文化衝擊下東京人往往昂首闊步的擁有傲骨自信,卻也因此常被批評較為冷酷自私。

大阪則是屬於工商製造業發達,與生俱來流著商人海派的血液,較為熱情且不拘小節,畢竟商人不和錢過不去,拉關係是種本能。豪爽更是做生意的必備性格,偏偏爽朗的大阪人就是看不慣東京人的假面虛榮,東京人更不屑大阪人粗俗的鄉土面貌。


東和西的抗衡於是無所不在。

無論是口音用語、氣質、甚至是野球(阪神虎和巨人隊)都有種洋基紅襪的世仇意味。我短期內能夠近距離親身遊覽這兩個典型的日本都市,其實是非常幸運的。在東京每個路人都像是non no雜誌裡出走的模特兒,臉部表情略為僵硬,或許精準點說是沒有表情;

如同法國文豪雨果說過的:「被人揭下面具是種失敗,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種勝利。」

東京人將那份驕傲的啟用權利交給自己,並以身為東京人為日本人的最高級形容詞。其實這是所謂的首都性格,巴黎人、紐約人、上海人、台北人等該國最大城市所會擁有的優越感。

大阪人則是平易近人的多了。

我在道頓堀這大阪最熱鬧的一條街逛著,沿途無數大阪美食小吃林立,那是東京不常見的小吃攤位,馬上讓我聯想到了台灣的夜市文化,以及氣味相投的自在感。路邊一攤攤大阪燒、章魚丸子、烤蟹腳等小吃,讓寧靜的日本街頭市膾起來,和香港的茶水攤茶餐廳、台灣的夜市、新加坡的惹蘭勿剎路(Jalan Besar)等地方有著如初一徹的樣貌。

這次的大阪之旅實在很短,最讓我難忘的反而是短短一天的京都,那是個沉靜中韻味很深的古都,需要長時間細細品嘗才是。我旅行過好幾個國家,除了巴黎之外我最喜愛的就是京都了。

看來我的必去自助旅行清單,又多了一個難忘卻還未完全熟悉的名字。


【寫於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