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民謠.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民謠. Show all posts

Friday, February 07, 2014

唱自己的歌【醉鄉民謠 Inside Llewyn Davis】





我一直到二十多歲,才稍微開始接觸流行歌以外的音樂,當時聽著甫出道的陳綺貞、黃小楨,再聽到國外的Bob Dylan、Leonard Cohen等,再慢慢往回追溯台灣早期的胡德夫、李雙澤等,逐漸建立自己音樂喜好的認知,每當有人拿著一把吉他或其他簡單樂器,撥弄彈奏簡單和弦,誠摯單純的嗓音,唱著如詩一般的歌詞時,身為聽眾的我幾乎無法抵抗那種唱進靈魂的純粹魔力,後來我才知道,那叫做民謠/民歌(folk music)。 

如同Llewyn Davis在電影中說的,「If it was never new and it never gets old, then it's a folk song.」,民謠之於音樂,如同經典款之於時尚,未必有新意,卻永遠不退流行。於是當科恩兄弟選擇美國60年代民謠作為故事背景,似可預見科恩兄弟身為樂迷的感時傷懷,隨著年歲漸長,作品亦越趨溫暖。

電影故事線如民謠的旋律般簡單,一個才華洋溢的民謠歌手Llewyn Davis,在紐約冬日為現實生活掙扎,渾身家當只有一把吉他,居無定所,流連借宿朋友家,唱片賣不出去,每晚在各live house演出,期待自己被看見,卻發現多數聽眾在意的不是音樂本身,而是表演者的外表形象魅力等其他。不願與夢想妥協的他,帶著從朋友家溜出的橘色貓,搭著便車去芝加哥的唱片公司找機會,直到名製作人聽完他現場演奏後說:「I don't see a lot of money here..」某種程度宣判他音樂在商業上的死刑,逐漸對音樂死心的Llewyn Davis,並沒有如其他電影的勵志小人物,最後透過堅持,得以走向成功的結局,相反的,電影的結尾恰巧就是開頭。

貫穿整片精神的,也就是頭尾兩場看似幾乎一模一樣的戲,Llewyn Davis在Gaslight煤氣燈酒吧表演全片最動人的一首民謠"hang me, oh hang me",頭尾兩場表演結束在酒吧外,皆不約而同莫名被陌生人揍了一頓,教訓他如何尊重別人的表演(那些他不認為是表演的表演),宛如被現實生活重擊的他,坐在原地,人生經過一番掙扎,仍絲毫沒有任何改變(甚至以編劇的概念來說,都是徹底的失敗,角色處境竟然沒有任何進展)。不過科恩兄弟的與眾不同和偉大之處就在這裡,給悲劇性格的人來解讀,可能會是,人生毫無希望的停滯感;給樂觀性格的人來解讀,或許變成,再慘也不過回到原點,不如就繼續堅持夢想,彈奏屬於自己的歌吧!於是整部電影如同一首吟唱不墜的民謠,反覆傳唱而在內心深處低迴不已。

也許坐在煤氣燈下,溼冷地面上隱隱作痛的Llewyn Davis,永遠都無法開啟自己的民謠時代,也不清楚在Gaslight酒吧內接續他在台上彈唱的,是當時沒人知道會從此掀開民謠復興史,名為Bob Dylan的小伙子。但經過這三五日在音樂中的掙扎,什麼都沒得到的他,至少最後知道了那隻橘色貓的名字,尤里西斯(Ulysses)。

Llewyn Davis沒有變新也沒有變舊,他離不開民謠,民謠也沒有離開他。



Saturday, August 08, 2009

她們只是想唱歌給你聽



在台灣時,獨立搖滾的音樂往往最能抓住我的心,特別那種只有一把吉他自彈自唱的民謠歌手,如陳綺貞、張懸、黃玠等。會喜歡的原因很簡單,除了好聽之外,最重要的是,誠實。他們不只誠實面對聽眾,也誠實面對自己,而誠實是一種對方能輕易查覺的東西,一旦表演者願意,把整個自己,坦白而大方得丟入音樂中,聽眾是聰明又敏感的,當然也願意以信任和支持回饋。

來到英國後,現場演唱沒聽過幾場,全因自己的不夠積極所致。不僅錯過了世界上最大的搖滾音樂節(Glastonbury),也錯過了蘇格蘭高地的搖滾節(T In the Park),這種世界級別的音樂節不像墾丁春天吶喊,隨便在7-11就買得到票,通常都是網路開放售票前幾分鐘,就被全世界各地的樂迷搜刮一空了。

於是等我猛然發現自己錯過了購票時間,那種大夢初醒的感覺,實在是很疼又只能笑自己傻般的無奈。但這裡除了大型音樂節,各種小規模的音樂活動倒也是源源不絕,錯過太多的我,不想再多錯過什麼,勤奮的檢閱各項表演資訊。老天算是公平的,讓你失去一些,也會讓你得到一些。

前幾個星期在某個蘇格蘭節慶中,偶然走入一個Acoustic Tent,眼前站著一個拿著吉他身著鮮豔花朵洋裝的女生,在聚光燈下自彈自唱,現場氣氛很安靜,她的聲音像雙溫柔的手,撫慰著在座的每個聽眾,這場景對常跑台灣live music house的我,再熟悉不過了,我馬上被這真誠的聲音收服。



後來我才知道,她叫做Rachel Sermanni,才17歲,但自彈自唱起來,異常成熟穩健,從現場表演中,仍然查覺得出稚氣未脫的蛛絲馬跡,仍不減我對她的熱愛。以下分享她詮釋蘇格蘭國寶詩人Robert Burns的詩作My Lo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第二個video則是她自己的創作曲,lighting candles。



另外一位新發現的muse,已經有點名氣,一位19歲的蘇格蘭朋友推薦給我的,原本我一點也不願意相信19歲小女生的音樂品味,但在網路上聽了第一句歌詞之後,驚為天人,除了她的嗓音和異常內斂成熟的歌詞之外,長相異常甜美,天生吃這行飯的料,查了年齡才發現,又是一個1990出生的小妹妹,14歲就開始寫歌,如今19歲而已,便有大將之風。



聽慣流行音樂的人,不妨換個口味,聽聽這些真心想唱歌給全世界聽,才華洋溢充滿夢想的明日之星吧!

先介紹我最喜歡的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