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桂綸鎂.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桂綸鎂. Show all posts

Tuesday, November 11, 2014

金馬影展觀影二三事


兩年前開始我勤跑影展,台北電影節、台灣紀錄片國際影展、金馬影展都不會錯過,套票也買得一年比一年多,自己同是創作者,特別能體會作品有機會在大螢幕上放映給觀眾看,那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理,雖偶爾能拿到公關或免費票,我都盡量自掏腰包買票支持。

也許是配套措施不完善,金馬影展的劃位於我是場噩夢,總得早早在便利商店的ibon前卡位,劃位過程須有強健的心理素質,得面對眼前ibon螢幕上那無窮無盡的30秒流量控管,背脊扛著身後排隊人龍的不耐與白眼,好不容易等到30秒過去,熟練觸擊著螢幕,30秒流量控管的字眼像是一句詛咒又浮上眼前,30秒又30秒,影迷瞬間老去。(心裏激勵著,一定要拍出進金馬的片,拿觀影證,別再受這種苦了!)

幸運的是,今年我約莫等了20次30秒就順利進去劃位系統,做夢似的,直取一代宗師的要害,秒殺中心座位。電影我看了四次,這次是北美版,映後又有宗師本人王家衛現身,真覺慶幸;去年為了近距離看李安導演,硬著頭皮劃了第二排的位子,李安入場時如隔壁鄰居大叔在面前悠悠晃過,心中的電影之神給我看到了,「色戒」觀影過程卻苦了我的眼睛與頸椎,戲院第二排看湯唯與梁朝偉全裸纏綿,好幾層樓大的肉體逼近眼前,脖子抬到痠的,如易先生出力時表情那樣痛苦。今年我決定與葉師傅保持點距離,有了距離,那無法親近王家衛怎麼辦?也許你會問。

周先生表示,「曖昧是不可跨越的絕美對望」,觀看王家衛,第九排的距離可能比較曖昧絕美些。

今年的片單很吸引我,著了魔似的買了套票四套,排場次搞得像大學選課,縝密安排,哪些片適合自己獨自看,哪些片可呼朋引伴,清清楚楚。訝異的是,金馬入選的中國大陸藝術片乍看比台灣電影吸引人,美學風格與題材上都是,台灣電影的藝術性岌岌可危,是警訊。

而為了搶票,總會不小心多劃座位,或朋友臨時無法觀影而多票的情況,好比我和老弟看台灣短片的那場,臨時多了張票,在網上轉售太遲,當現場黃牛也非我作風,所幸開演前在喜滿客影院前,慫恿老弟用票去搭訕女生,環顧四周,皆成雙成對,我目光首先降落在身旁的清秀短髮女孩,165左右,十分纖瘦,穿著黑色的窄裙,黑色富有質感的緊腿褲(legging/tights),背著一個白色購物袋,上頭有不知名卻很特別的圖騰,戴著口罩,可惜她不斷跟友人聊天,便作罷。

其餘的,都看似有備而來,不缺票的樣子。正發愁如何把手中的票送出去,有個高挑的女生走過身旁,四目交接了片刻,才發現是主演「冰毒」的吳可熙,不過她一定有票了,待會要看的短片其一是她主演。「快看你背後」,突然老弟拍拍我,轉身一看我整個人一驚,戴著雷朋款式墨鏡的高捷就背對著我。(註*為了有些年輕讀者,特別解釋一下,高捷號稱台灣的艾爾帕西諾,演過侯孝賢大部份的電影,看完「南國再見南國」,我發誓以後要拍台灣教父時一定要找他演教父。)

此時老弟特別激動,直說要幫我和捷哥拍照,為了不打擾準備進場觀影的他,加上我一向不喜歡影迷式的合照,便打消念頭。就在此時,身旁的清秀短髮女孩見到高捷,突然脫下口罩,並上前給捷哥一個大擁抱,我心想,原來女孩是電影圈的,看著他們擁抱完,捷哥脫口而出:「小鎂,再聊啊!」我和老弟就呆立在原地,手中握著那張多出來,孤單的票,看著桂綸鎂把口罩戴起,走向長長的手扶梯,扶搖直上消失眼前。

後來我們把那張票釘在影迷交流區,寫上「請自取」的字條,開演前轉睛一望,票果然消失了。坐定影廳中,我們小小期待究竟是哪方人物將現身,坐在我們身旁;看著各路型男型女影癡影迷在眼前來來去去,戴著口罩的桂綸鎂始終沒有出現,不知道當年的孟克柔,如今變成什麼樣的大人了呢?

奇怪的是,票被拿走了,但一直到電影結束,那個座位始終都是空的。




Sunday, July 18, 2010

1976的那種青春

已經忘記從什麼時候開始聽1976的音樂了。

依稀記得,還在台北生活時,和老弟擠在一個小套房,有事沒事放著一堆搖滾樂,穿著背心吊嘎,邋遢的籃球褲,夾腳拖鞋,一副死大學生的樣子,即使已經畢業很久了。當時沒什麼錢(雖然現在也是),卻有種說不出來的快樂,有個看似遙不可及的目標,因為一無所有,也不怕失去,每過一天,都像更接近那個還很抽象的夢想。當我決定離職的隔天早上,一起床發現不必再出門了,有一種既開心卻也惶恐的心情,從今以後,我都要為這個決定負責,從這天開始,我的人生不是向上就是向下,這之後的一切,沒有任何藉口,都是我自己造成的。

很沉重,卻也很刺激。

人生大概也就是這樣,沒有二分法,時常是兩種極端參雜在一起,苦澀甜美,悲喜交加,有得必有失。我得到了自由,卻也失去了安定,我得到了追求自我的灑脫,卻也失去了一段可能是這輩子最美好的感情,在得失之間,什麼都可以發生,就是不能後悔。

記得某一天,老弟從浴室走出來,放起1976的《單純複雜》,起初沒什麼感覺,對副歌更是反感,阿凱用喊的,Love Hate Need Want,Now Later Never Forever,讓我覺得有一種詭異的、過度直接的坦率,後來聽久了,不知是歌變了還是我變了,竟然喜歡的不得了。這種逆轉的喜好轉折常發生在我身上,漸漸的,我也不以第一印象來看待人事物。更後來,《單純複雜》成為我最喜歡的一首歌,幾乎可以擊敗所有英美的搖滾樂團,大概是國語的關係,我也不知道真正的原因。

總之,之後的每一天,我都得聽上一遍1976的歌,騎著腳踏車聽,坐捷運聽,在台大誠品看書時也聽,在師大夜市的小公園看妹時也聽,耗在鹹花生一整個下午寫作還是聽。除了《單純複雜》,也很喜歡《C.K.M.》裡頭的歌詞,講著和平西路口,講著發呆,講著改變,講著高中生活,講著衰老自大,越聽越覺得在講我。以前女朋友住和平東路接近和平西路,等著她時我也常坐在路邊發呆,偶爾看著羅斯福路口,看著上班族過著馬路,穿著西裝走進辦公大樓,總覺得自己少了些什麼。這份小小的失落,總會被其他小小的成就填補,譬如寫了一篇自己很滿意的文章,得到了一些人的肯定,與朋友聊天得到某些啟發,或是在別人的創作裡深受感動,我就又有力量,面對生活,面對自己,靠著這些東西支持,我最後還是會選擇相信自己,覺得自己可以。當時覺得,青春離我遠去,之前沒好好把握,現在要用力活出自己。

後來目標一一實現了,我到了當初自己想來的地方讀書,花了很多不是自己的錢,讀得沒有想像中辛苦,獲得了很多,失去的無法估計,拿到學位的那一刻,並沒有之前以為的那樣澎湃激動,頂多就是,阿!原來夢想實現了,然後就沒了,還是得自己煮晚餐。一切都是淡淡的,不像電影,有個轟轟烈烈的結尾,似乎之後都會光明璀璨似的。夢想實現後,還有別的夢想以平淡的姿態接續而來,這才是真實的人生,聽起來總是比做起來精彩。

快樂的時候通常都很短,痛苦的時候無比的長。

但我學會在一連串的痛苦掙扎中,保持能夠再次找到快樂的樂觀,也學會忍受看似一成不變的日常生活,把每個平淡無奇的日子,當作一種實力的累積,不讓自己麻木不覺,不想讓日子這麼簡單就過掉,因為沒有了青春,更珍惜一分一秒,活在當下。這大概就是1976教會我的事情,坦率的面對自己,就是一種熱血,即使一切都是淡淡的,也沒關係。

人生本來就是淡淡的。

不知不覺,在異國生活也快兩年了,用當初的話來說,我在自己的夢想裡生活快兩年了。回頭檢視,自己已經逐漸老去,當初的熱情似乎還在,但對所謂夢想的執著,也沒那麼純粹了,事情似乎沒有年輕時以為的那麼簡單,現實可以改變一個人,卻改變不了在青春時留下的東西。假如真的要為那段日子留下幾句簡單解釋,我會說,是一種不經修飾過的坦率單純,那是人生最重要的東西,也是之所以每個新生兒都這麼討人喜歡的原因。偶爾現在聽著1976,我彷彿還是可以看到老弟剛從浴室走出來,兩人穿著三槍牌內衣和短褲,鬍渣不刮,沒什麼錢所以只要吃到香港茶餐廳的鼓油皇炒麵,巷口那多汁的大雞排,或是排隊排很久的溫州街水煎包,還是在舊香居找到幾本讀不懂的舊書,就能夠感到一陣興奮,一無所有的我們,聽著1976以及後搖,騎著二手野狼打檔車,在師大夜市耍帥,自以為正妹會多看幾眼的那種青春日子,在阿凱sha lala的歌聲中,逐漸塵封在記憶裡,彷彿一張張對焦模糊的Lomo照片,也彷彿桂綸鎂在《藍色大門》的海邊,聽著1976時的輕鬆搖擺。

我們都是張士豪,雖然不太懂,還是會跟著孟克柔搖擺,雖然不太懂,當時單純快樂的能量,到現在還是清晰可以感覺的到。

sha lala







Sunday, April 25, 2010

電影與生活的完美結合,《cue.電影生活誌》試刊

雜誌不死,只是凋零。

在一陣陣雜誌陣亡浪潮後,很神奇的,一本本新雜誌總又會像雨後春筍般誕生。雖然媒體界流傳這句話已經很久很久了,『如果你要害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慫恿他去辦雜誌。』令人疑惑的也就是,怎麼,這麼多不怕死的人呢?還是,怎麼那麼多,想害人的人?

撇開害人不害人,辦雜誌的人大概分兩種。

第一種,他們都還年輕,覺得自己離掛點還很遠。第二種,他們就像諾曼第登陸的那些士兵,在登陸艇上醒過來才知道,等會要去送死,而不是去出什麼公差。大敵當前,又無路可退,被呼嚨後才明瞭,既然都要死,乾脆豁出去,死得漂亮些。

很慶幸的是,這些新的雜誌不管草創理由是什麼,絕對沒有比那些陣亡的前輩們少了絲毫的熱血初衷,此外,更多了份自我認知。因為知道環境險惡不如以往,定位必須更明確,質感必須更精緻,形象必須更動人些。

四月甫創刊的《cue.電影生活誌》,大概就是這樣一本,中心思想很清楚,又能讓人馬上耳目一新的雜誌。

掛名為編輯顧問的台大社會學系教授李明璁,一直以來就是備受注目的搖滾派學者。令我仰慕已久的原因,除了搖滾樂和反叛精神之外,同為輔大畢業,後至英國讀書的歷程,更使我增加了些許親切感。他的寫作風格以及座右銘,『讓困難的事物變得簡單,讓簡單的事物變有深度,讓有深度的事物變有趣。』更貼近我的理想行事風格。因此,從主事者的精神,便能一窺此刊物的風格。

cue.電影生活誌》不只是一本影評手冊,或選片指南,更多的是貼近日常生活,以電影與生活風格發生關係。只要一提到日常生活,各種各樣的關係就會交織而生,也會讓雜誌的主題豐富性和易讀性大大提升。雖然身在英國的我,仍沒有機會親自翻閱這本雜誌。隔著網路懷著羨慕眼神的盯著雜誌封面,多少也宣洩些渴望。

另一個吸引人的點也在於封面,是近乎台灣電影女神地位的桂綸鎂,與以往她在雜誌封面形象不同的是,面露熱血眼神的小鎂,像手上急欲掙脫的繃帶般,急欲擺脫那個被大家誤以為氣質乖巧的自己。其實在《藍色大門》中,桂綸鎂早就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她絕對不是那些只會露大腿露乳溝愛裝可愛的演藝圈女星或宅男女神,內心世界的層次不同,也是讓她相較那些只擁有外表的女星們來說,更有魅力更吸引人的原因。她確實就像她自己說過的一句話。

其實我很複雜。

複雜的桂綸鎂,絕對是《cue.電影生活誌》試刊的封面人物首選。因為這本雜誌也是同樣的沒有表面看似的簡單。有靈魂的人與事,內在總是複雜多變的,即使他們總是讓人感覺一派輕鬆,相處起來很舒服的樣子。

簡單無趣的女生,就留給頭腦簡單的男生(或女生)吧!而單純又複雜的桂綸鎂,以及欲讓複雜事物變得簡單有趣的李明璁,就像這本擁有靈魂的雜誌,是留給其實很複雜的男生或女生,在一本本凋零的雜誌中,找回熱血的初衷。而那個初衷,竟然很恰巧的,單純的不像話。

也就是,看著美好的電影,過著美好的生活。


--

cue.電影生活誌》4月創刊號,目前在全家便利商店、誠品書局、博客來網路書店都有販售。假如沒有意外的話,下下期就能看見我的文章刊登於裡頭的「影動世界」專欄。

請大家踴躍與這樣一本清新,富有質感的好雜誌,發生關係。